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0:4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50
渗透压计算公式:π=cRT。
其中,π为稀溶液的渗透压,c为溶液的浓度,R为气体常数,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T为绝对温度。
根据范氏定律,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并据此导出了范氏渗透压公式。
扩展资料:
将溶液和水置于U型管中,在U型管中间安置一个半透膜,以隔开水和溶液,可以见到水通过半透膜往溶液一端跑,若于溶液端施加压力,而此压力可刚好阻止水的渗透,则称此压力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和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溶液温度和溶质解离度相关。
因此有时若得之渗透压的大小和其他条件,可以反推出大分子的分子量。范特霍夫因为渗透压和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获得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特霍夫渗透定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渗透压定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50
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π=cRT。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的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由于平衡渗透压遵循理想气体定律(稀溶液中忽略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这个数学推导过程在这里省略,最后可以得出范特霍夫关系:π=cRT(或π=kTN/V;N/V为分子数密度)。
从公式可知溶液的渗透压只由溶质的分子数决定,因而渗透压也是溶液的依数性质。这个关系给出的不是真正的压强,而是阻止渗透流可能需要的压强,即系统达到平衡所需要的压强差。
在温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在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1886年荷兰理论化学家范托夫(van'tHoff)从理论上推导出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上式称为范托夫公式,也叫渗透压公式。
其中R为理想气体常数,当π的单位为Pa,V的单位为升(L)时,R值为8.314J·K-1·mol-1。范托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51
上式称为范托夫公式,也叫渗透压公式。
c为摩尔浓度,单位:mol/L,也可以算作C=n/V(物质的量(mol)/体积(L))。
R为理想气体常数,当π的单位为kPa,V的单位为升(L)时,R值为8.314J·K-1·mol-1。
T为热量,单位:K(开尔文),与摄氏度的换算关系是 T(K) = 273+T(C),例:25摄氏度=298开尔文。
范托夫公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扩展资料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的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弱,溶液渗透压越低。即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依数性质:
由于平衡渗透压遵循理想气体定律(稀溶液中忽略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这个数学推导过程在这里省略,最后可以得出范特霍夫关系:π=cRT(或π=kTN/V;N/V为分子数密度);
从公式可知溶液的渗透压只由溶质的分子数决定,因而渗透压也是溶液的依数性质。这个关系给出的不是真正的压强,而是阻止渗透流可能需要的压强,即系统达到平衡所需要的压强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渗透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3:51
渗透压计算公式:π=cRT。其中,π为稀溶液的渗透压,c为溶液的浓度,R为气体常数,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T为绝对温度。根据范氏定律,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并据此导出了范氏渗透压公式。扩展资料:将溶液和水置于U型管中,在U型管中间安置一个半透膜,以隔开水和溶液,可以见到水通过半透膜往溶液一端跑,若于溶液端施加压力,而此压力可刚好阻止水的渗透,则称此压力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和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溶液温度和溶质解离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