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读后感8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2: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0:22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
看过马克思的《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后,我为那个时代里那些曾经受尽欺压却又无力去反抗的中国同胞们感到悲哀与同情,对那些失去了人性,只留下一个贪婪的躯壳的没有灵魂的英国人以及他们可耻的行为感到愤怒。
为何英人要选择侵华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表现得毫无羞耻感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自从公元43年强大的罗马军团强势入侵不列颠后,侵略者不断加速着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人民受到了越来越沉重的压迫,我想这一点与我们中国从被列强侵略到建立共和国这段历史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每一个受到压迫的民族都会产生获取独立自主权的*,而他们受到的压迫愈严峻,他们心中的*就愈强烈。而这种强烈的*导致了英人独立的同时却又让之后的英人选择了侵略的道路,相反,中国在获取了独立自治权后却坚持着“安内和外”。之所以会产生如何巨大的反差,这与两国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着莫大的联系。侵略者在不列颠的统治时期也向不列颠人渗透着一种思想,要想在欧洲称霸,侵略是最有力的武器。 马克思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英国正为扩大自己的领土到处挑起事端引发战争,于是有了开始让中国陷入更大困境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和媒体发布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编纂事实扭曲*,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他们做得心安理得而没有半点惭愧。事情的*是:1856年英国为了扩大自己在华特权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英国媒体竭力掩盖事实*,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编织合法的理由。原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在这里马克思直接引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的演说,说明英国*正在重施东印度公司的伎俩,用谎言掩盖应该军队对中国人的残暴行动。第二部分是第三、四、五自然段。在这里马克思叙述了所谓“亚罗号”事件的经过,揭露“亚罗号”事件实际是英方蓄意挑起的事件,其目的在于寻找向中国发动战争的合理借口。正是在这个借口下英*队杀害了无辜的中国人民,犯下了侵犯*、破坏中国人民财产的暴行。第三部分是第六、七自然段。马克思揭露了英国媒体的虚伪,指出英国媒体对于外国人在中国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只字不提,而用错误的报道误导英国民众。马克思认为英国人在中国的暴行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他表达了对英国人所作所为的深恶痛绝,揭露英国掌权者掠华的丑恶嘴脸,更在文章末尾写道“与此同时在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其文字无疑推动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中华人民反抗的决心,就等着一把火更加轰轰烈烈地烧起来。
“亚罗号”划艇是一只不很大的中国船,船员都是中国人,但是船为几个英国人所雇用。这只船曾经一时获得悬挂英国国旗航行的执照,可是在现在用作借口的“侮辱事件”发生以前,这张执照已经满期了。据说,这只船曾被用来偷运私盐,而且船员中有几个歹徒——中国的海盗和走私贩子,当局早就因为他们是怙恶不悛的罪犯而想予以逮捕。当这只船不挂任何旗臶下帆停泊在广州时,水师听说这些罪犯藏匿船中,便逮捕了他们;我们的港口*要是知道附近某一只本国船或外国船上藏有水贼和走私贩子,也一定会这样做的。可是因为这次逮捕妨碍了货主的商务,船长就向英国领事控告。这位领事是个就职不久的年轻人,据说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当时他„亲自‟跑到船上,同只是履行自己的公职的水师大吵大闹,结果一无所得。于是他急忙返回领事馆,用命令式的口吻向两广总督提出书面要求:放回被捕者并道歉,同时致书香港的约翰〃包令爵士和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硬说什么他和英国国旗遭到了不可容忍的侮辱,并且相当明显地暗示说,期待已久的向广州举行示威的良机来到了。
1/2
叶总督有礼貌地、心平气和地答复了激动的年轻英国领事的蛮横要求。他说明捕人的理由,并对因此而引起的误会表示遗憾;同时他断然否认有任何侮辱英国国旗的意图,他答应放回水手,因为尽管逮捕这些人是合法的,他却不愿意以这样严重的误会作为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