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22: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33
说到科举,自隋唐有了起一直就是文人们的一种求官之路了。很多的好男儿都是立志一生做一些什么的。好斗的人选会选择去充军,而相对文静一些的一般都是会去考科举。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什么杜甫啊,还有后来的柳永之类的文豪,皆是为科举奋斗了许多载的人。大家都把这当做是人生上升的一条正统之路,所以花精力还有花时间皆是值得的。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文人有那么点儿的特殊。
他也是自小就读着儒经长大,学着的都是特别主流的东西,可是他却并没有想要通过做官去实现一些所谓的人生价值。反倒是做个圣人贤者,更是其之追求,而这个人便是那王阳明了。小编想王阳明的名号大家应该都是听过的,了不起的思想家都不为过。只是我想我没有会觉得有点神奇吧,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他会。去思索,那么多的思想层面的东西呢?并且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年代,还顿悟出来了一些相对超前的思想。
王阳明在还比较小的时候,大概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吧,那会儿的他就向其父亲表露了自己的心声。他爹爹问他以后想要做什么,然后他说了三个字,那就是做圣人。这个回答可是把他老爹气得一顿好的,好好的想什么做圣人呢,所以他也就挨了一顿好的打。可是小小的王阳明并没有因为老爹的不理解而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初心,反倒是更加的在坚持。
他后来又接触了陈朱二人的理学思想,便是开始弄起了格物的那一套。每天呆呆的在那里格竹子,最傻的时候竟然是因为太专注了而把自己都给饿得晕了过去。可见其格竹子的意志之坚定,倘若他是个用心搞学习的娃儿,想必亦是会有相当的成就的吧。他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特殊而又有想法的,那时候正是他新婚的时候,可是新娘子居然不晓得自己的丈夫跑到哪里去了。原来他呀竟是去到了山中同个很有学问的道长讨论圣人之道去了。
想来娶妻这样子的大事情在王心中亦是比修行不过的。待到后来他又是为了钻研那些圣人之道,一个人特地的跑至深山之中,后来他是觉得此举并不会真的那么有用,所以才又下了山。他尝试过各种的路径去当一名圣人,他觉得很多的圣人都是道家的集大成者所以他才想要当道士。也是觉得佛家亦有些人才,所以他才又想要去出家。
可以说王的人生前许多年的确是一直都在这上头折腾,当然了虽说其走了许多的歪路,可是也没能够折腾出真正的东西出来。直到后来他人生跌宕之后,在流放之时他才顿悟出来了一些东西。可以说王之成圣之路,是在逆境之中走上的。彼时他是被流放到了如今的贵州一片,想来今日的贵州也并不那么的发达,那就更不用说几百年前的此地该是有多艰苦的了。
也许是因为生活的清苦与安静吧,反倒是让他开始真的沉下心来想一些东西了,所以他才开始愈加思索的深刻了。据说,王那时候全心全意的都在想,世界与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何,他总是不得其解。所以他就寻了一处山洞,每日就端坐在山洞之中在那里思量,甚至是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得吃吃喝喝的凡人。也是终于有那么一次的顿悟,他发觉了原来自己追寻的真理到底是什么了。
想来王的思想大概也该是有些了解的,非常有意义的一点突破就是其所倡导的致良知。小编想,恐怕很多人之前也并不知道王阳明一直究竟是以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来追求真理的吧。恐怕我们还会觉得他不过就是在夜里躺在床上想,然后有一天就想出来了的。而也是看过了其追求真理的态度之后,我们方才感知到原来一个人的成圣之路不是那么好走的。
你说王阳明他若是好好的去考个科举,也只想做个官的话那么很可能当时的明会有一个颇有能力的*出现。他要么是个正气凌然的好官,要么就是被官场洗黑了变得坏坏的。可是他偏偏只想要成圣,其实在那个时候,很多人想的都是物质上的舒适程度,很少会有人想要那么偏执地去追寻一些看起来没用还没必要的所以精神真理。但也正是如此,我们才看到了这么一个人他的难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33
因为王阳明认为考上科举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人生在世,不能就光期盼这点小成就。他认为成为圣人才是一个人最高的追求,所以他并不想当官,只想当圣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33
因为明朝当官没钱啊,你可以想象一下,明朝当官还养不活自己,明朝基本没有*是不贪的,因为不贪就要饿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34
主要是当时*的工资实在太低了,反而去当圣人更受人们追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35
因为他觉得圣人更适合他的发展,他可以在那条道路上走得更长久,并且让人们都敬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