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民间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0: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16
呵呵,我就是来自舟山的
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各个地区又各有自己的不同特色。舟山各类民间文学作品无不烙有大海的印记,是地道的海洋文艺精品瑰宝。“海洋动物传说”“海洋特产传说”“海岛风俗传说”“岛礁地名传说”“海岛佛道传说”,以及“龙的传说”“鱼类故事”等等,都是最能反映海洋文艺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
鱼类故事? 大量的鱼类故事带有寓言童话性质。比如说,“癞头黄鱼”的故事讲的是黄鱼与箬鳎鱼赛跑,黄鱼傲气十足,猛冲猛闯,一头碰在礁石上,碰得头破血流,头里嵌进两粒石头(石首),至今还取不出来;箬鳎鱼投机取巧,想走近路,心急慌忙钻进一条石缝,刮去了半边鳞,至今还有半边身体长不起鱼鳞;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虾虫孱,见两个赛手一双受伤,幸灾乐祸,哈哈大笑,笑得合不拢嘴巴,成为“拖嘴虾虫孱”。故事把三种鱼的特征、性格都形象化地告诉了读者。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梅子游大海”“带鱼舞师”“群鱼斗黑鲨”“鳓鱼投亲”等等,都含有丰富的知识和情趣。诸如:海蜇为什么自己没有眼睛,要“海蜇行走虾当眼”为什么说“鲳鱼真笨,枉自称能,好缩勿缩,自送性命”,而“鳓鱼更笨,锋快腹棱,好进勿进,挂网送命”为什么凶猛无比的黑鲨鱼竟会被小鱼、小虾、蚌蛤、青蟹打得落花流水,遍体鳞伤,浑身是沙这些故事,既说明了各种鱼类的习性,又向人们揭示了善者受尊敬、恶者遭唾弃、骄者必遭殃的哲理,给人以启示。
渔民生活故事? 舟山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反映渔民生活情趣的故事,诸如“鱼哪里最好吃”“状元老爷与抲鱼阿毛”“二浆囝打赌招亲”等,都是赞美渔民聪明才智的故事。“鱼哪里最好吃”,讲的是皇帝请左右丞相和兵部尚书三个大臣吃饭,当厨子送上一盆鱼来时,皇帝问三大臣:鱼哪里的肉最好吃左丞相抢先说:“鱼头最好吃”,皇帝听了不作声。右丞相见皇帝对左丞相的说法没有表示赞同的态度,就投机取巧地接着说:“鱼身子最好吃”,兵部尚书见皇帝仍然没有表示赞同,马上接口说:“鱼尾巴最好吃”。皇帝听了很生气,说:“你们三人都是我的左右手,吃条鱼的看法都统一不了,都想讨我欢喜,如果遇到国家大事,你们也这样吗”一气之下,就传武士把他们都打入天牢。幸亏军师站出来说公道话:为吃一条鱼,伤害三大臣,不合情理;而且三个人当中总有一个说对的,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打入天牢,也不公平。他提议去请个老渔民来问问。结果,老渔民请来了。老渔民走到十里亭,左丞相派人在等候,先送上五两金子,叫他见了皇帝要说鱼头最好吃;进了五里亭,右丞相派人等在哪里了,也送上五两金子,叫他见了皇帝要说鱼身子最好吃;到了紫禁城门口,兵部尚书也派人在等了,又送上五两金子,叫他见了皇帝要说鱼尾巴最好吃。老渔民不客气,礼金一一收下,全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老渔民见了皇帝后,说:“吃鱼要看季节,春季里,鱼到处寻食吃,吃得肥头大脑,这时的鱼头最好吃;夏季里,天热气温高,鱼深沉海底,休养生息,养得肚子胖臌臌,这时的鱼身子再好吃;秋季里,鱼要寻找合适场地产卵,东游西游,尾巴活动量大,这时候的鱼尾巴最好吃;到了冬季,鱼经过一年的游弋活动,又刚产过卵,从头到尾都是胖鼓鼓的肉,这时候整条鱼都好吃。”皇帝听了,觉得有理,奖了老渔民十两金子,赦了三位大臣。这个故事,既说了老渔民的聪明才智,又有力地讽刺了那些专门讨好上司、见脸行事的大臣,也挖苦了封建帝王的昏庸*。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渔村中流传很多很多。
渔民故事中,还有一类专讲渔民风格、精神的,如“青浜庙子湖、菩萨穿笼裤”的故事,讲述老渔民才伯公为渔民点火引航;“岑港白老龙”的故事,是说龙的化身杨甫老大替渔家捕鱼;“船眼睛的来历”是讲渔民期望自己有一双能看穿海底的眼睛,以求多捕鱼、免灾难的心愿。还有“龙王输棋”“渔翁得印服龙王”等故事,都是反映渔民群众天不怕、地不怕,敢与龙王争高下的无私无畏精神。
岛礁地名故事? 舟山群岛的千余岛礁,以其神奇的色彩分布于东海之中,几乎每一个岛礁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诸如:“坍东京涨崇明的传说”“沈家门的来历”“铁拐李说蓬莱”“金藏(塘)山的故事”“安期生泼墨洒桃花”,以及“娘娘礁”“五虎礁”“美女礁”“太婆礁”“寡妇礁”等等,这些岛、礁传说故事,大多有关惩恶扬善、战天斗海、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等内容,也有不少故事是讲岛名、礁名来历的。“坍东京涨崇明”的故事,既有扬善惩恶的内容,又有孝敬父母的内容,兼及岛屿变迁的来历。“桃花山”的故事,描述了当年安期生来桃花岛隐居、修行、炼丹的过程,以及他离去时“泼墨洒桃花”而流传千古的佳话,桃花岛的地名即由此而得。自从八十年代流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以后,更给桃花岛增添了许多诙谐而神奇的故事传说。
船的故事? 舟山人身居海岛,开门见海,行旅赖船。船既是生产工具又是交通工具。所以,船在舟山人心目中是神圣之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众多的渔船故事即由此而生。诸如:渔民为什么称船为木龙舟山渔船上为什么要装上一对美丽而神奇的船眼睛渔船水舱为什么叫“水活(魂)灵”渔船上为什么要供“船关菩萨”船上十二生肖是怎么一回事铁锚为什么挂在船头外七男一女为什么不能同船行这些与船有关的每一个问题,在渔民中都流传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还有,渔船上的许多说不清理由的禁忌,如:妇女不能上渔船,家有红白事的人不能上船,别家船上的人不能挈肉串船,在渔船上不能吹口哨,船上吃饭时不能把酒盅、汤匙反扑,不能把筷子搁起,等等,这些民俗事象,都与海洋生活密切相关,成为海洋文艺的组成部分。舟山的许多作家,都十分重视利用民间故事和民俗事象作素材,丰富文艺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海洋特色。
龙的传说故事? 这也是舟山民间文学作品中独具海洋文化特色的一个品种。世居东海的舟山岛民,由于天天与大海打交道,受龙的“神性”影响甚深。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命运、祸福,都与龙的传统意识联结在一起。出海打鱼获得丰收,说是“海龙王的保佑”;渔船在海上遭灾遇险,说是“海龙王的祸祟”;民间信奉的“渔民穿笼裤”“造船定龙筋”“船上扯龙旗”“打鱼撑木龙”“元宵迎龙灯”等习俗,以及“龙山”“龙舌”“龙眼”“龙洞”“龙潭”“黄龙岛”“青龙山”“滚龙岙”“双龙石”“龙蛋岩”等岛礁地名,都与龙相联系,由此而创作出众多以龙为题材的民间传说故事。1988年出版的《东海龙的传说》,全书收录了30篇龙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海洋生活气息,以离奇曲折的情节、色彩斑斓的图景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极其浪漫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龙的艺术形象,反映了龙与人之间、龙与神之间、龙与龙之间的交往、友谊和争斗,其中有好心行善、救人急难的岑港白老龙和展茅管家老龙,有报恩送珠的龙王三公主和忠于爱情的桃花女龙,有盼龙降福消灾、向往未来生活的锦线女龙和岱山棕缉龙,等等,这些故事,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海岛劳动人民勇于征服自然的精神,歌颂了善良、诚实、美丽、机智的美德,鞭挞了凶恶、奸诈、丑陋、愚蠢的行为。也有一些是人们斗恶龙、争自由的故事,诸如“龙王输棋”“老大斗龙王”“青石龙”“草龙逐妻”“智斩独角龙”,都是反映人们要求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英雄气概,反映人们不畏王权,敢于嘲弄和蔑视龙的化身(帝王)的精神。
除了民间故事以外,还有大量民间歌谣和谚语,也都充满海洋生活气息。多以海洋生产为特定条件,容纳了广大劳动人民创作的生活主题和艺术手法,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和理想,真实地、生动地反映着渔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阶级、生活状况,揭露和抨击了统治阶级的贪婪、昏聩和黑暗,抒发了渔民群众的欢乐与苦衷。
综上所述,流传于舟山各地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都深刻反映了舟山人民的传统美德,提示了人民群众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道德标准,反映了人们爱憎分明、扬善弃恶、爱美厌丑的思想和愿望。这些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舟山人热爱劳动、为追求美好理想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先人后已、舍已为公的崇高品质;诚信谦虚、礼貌待人的道德风尚;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以及劳动人民在海洋生产、生活中敢搏风浪、善驾风向、勇斗海天的聪明才智。这种种内容,不论是正面颂扬,还是侧面揭露,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向往。所以,我们在“开发海洋”的物质资源的同时,同样要十分重视“开发海洋”的精神文化资源。这种精神文化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我们要进一步组织和发动民间文艺工作者,继续深入开展民间文学的采集和整理,在采集整理的基础上,本着“积极向上,有益健康,深挖题材,二度创作”的精神,把来自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经过加工、整理、再创作,运用故事、戏曲、电视等手段,扩大其宣传效果,更好地发挥民间文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