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2: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0:37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50字(通用9篇)
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5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习俗包括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戴香囊、挂钟馗像驱鬼、斗草游戏、佩戴长命缕、伍子胥公祭活动等等,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曩。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称为长命熡。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
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今年端午节,奶奶在乡下的大树下包粽子。奶奶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奶奶包的粽子里加了鸡蛋,香菇,还有红豆。
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拿去煮熟。奶奶把煮熟的'粽子拿出来,一掀开锅盖就飘出一股清香。吃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粽子看起来就像胖嘟嘟的小娃娃,粽子摸起来热乎乎的,粽子尝起来软糯可口,一口下肚还口齿留香。奶奶包的粽子十分好吃!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纪念屈原说在所有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谭绍兵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一系列论证。 黄榴丹也认为虽说法众多,但纪念屈原说仍占主流地位。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先驱。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