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2: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1:03
当然这个问题太过于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简单说明的问题。汉武帝本人绝对不是一个儒家的信徒,他的一切作为都是建立在他是个皇帝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之所以独尊儒术,首先,汉武帝罢黜百家的目的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统一思想,都是出于思想*。只不过他的手段更为温和,更为巧妙罢了。
其次,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笃信黄老之学,窦太后对汉武帝并不是很喜欢,甚至于一度产生了要废黜他的想法。当时窦太后大权在握,年少的汉武帝根本不是对手,自己任命的丞相等人都被窦太后拿下,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人还被窦太后下狱死于狱中。早在汉景帝的时候,就有儒生向黄老之学的地位发起挑战,窦太后曾经和儒生辕固生进行辩论。汉武帝即位后,也试图中儒学来与黄老之学相抗衡,从而与祖母窦太后做斗争。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元光元年就发生了罢黜百家,就如同前辈学者所指出的,罢黜百家,其实就是罢黜黄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清除窦太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影响。
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
再次,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也是为了探索一条治国之路。西汉前期的无为而治,相对而言比较保守,但是无为而治却也为西汉王朝打下了一份家业。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国家已经建立七十多年,汉武帝要从保守转向激进,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汉武帝都要有所振作,他需要一套理论作为自己的依据。而这个时候,他看重了儒家。
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
第四,早在汉景帝的时候,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曾经对汉景帝说,不如将来让你的弟弟来接着你的皇位。汉景帝当然不愿意,于是汉景帝派出一个叫袁盎的大臣去劝窦太后。袁盎引用了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的理论,使得窦太后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之后不久,汉景帝立刘彻为太子。刘彻即位后,对儒家心存好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西汉的疆域
第五,汉武帝早年的老师王臧等人就是儒生,他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对儒学就有了很深的了解,接受了儒家的一些主张,登基后倾向于儒家治国,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第六,西汉前期一直存在政权合法性论证缺失的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对西汉王朝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什么能够取代秦朝等问题从理论上给予说明。而儒家对此则是进行了论证。汉武帝罢黜百家,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这里不再多说了,而且以上所说的几点,也都没有展开。最后还有一句要说的是,所谓“独尊儒术”是后人的总结,并非是当初汉武帝*的本来面目,用班固的话说,汉武帝是在“表彰六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1:03
西汉建朝之后,统治者主体意识是黄老之术。他们吸取了秦朝失败的经验,对思想基本上没有管控,儒家因为底子厚,很快又发展起来。董仲舒就是当时的一个大儒,前大半生主要是授课收徒。
但是当时社会经济,国家财富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汉武帝本人也是野心勃勃。
但是在黄老之术的思想指导下,作为一个皇帝,也没有很大的权威,做什么事情还需要尊重臣属,这样感觉是很不爽的。那么他在得到真正的实权后,急需要一种意识形态来帮助他*。
董仲舒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这个就容易理解,这也是天子这一说的理论基础。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早期包括整个汉朝时期对三纲,解释并没有后来那么龌龊。所谓“君为臣纲”就是你当皇帝,你得做表率给臣下看,这样你才能叫纲。夫为妻纲也是这个意思,你做得好,我认你老公这个纲。你做得不好,我就给你带绿帽子了。相对来说,还是一种互相选择的地位。
但是五常就不这样了,包括后来还有人提出六纪。这些是在具体的行为上的规范了三纲,在的这些条条框框的*和阴阳论变通之下,君,父,夫,就被具象化成阴阳二元论中间的阳,而臣,子,妻就属阴了。配合大道尊阳贱阴,地位的高低就出来了。中国的文人自古就非常狡猾,再加上君权神授,儒家就完成了皇帝*的理论基础。
我什么都可以做,你什么都得听我的,你说哪个皇帝不愿意用这种条条框框来规划万民?
这正是汉武帝需要用来集权、*的思想理论,也是董仲舒对先秦儒家进行思想改造,符合统治者利益,让儒家思想得以上位,统治中国官场两千年的基础。
所以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第一是要和持“黄老之术”的窦太后集团夺取国家意识控制权,第二就是为了强化“皇权天授”,集权*,征伐天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1:04
目的:加强思想统一,巩固*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通过文化思想上的*以求达到*上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1:04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汉武帝迎和了当时占据主流思想的儒家需求,相对于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皇帝和*在这种思想*下,难以有所作为,汉武帝为了解决黄老学说带来的禁锢问题,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