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外侧皮区感觉神经是什么节段脊神经分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2:2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0:16
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每对脊神经都是由前根和后跟在椎间孔处汇合而成,故脊神经为混合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0:17
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最佳时机。其中神经系统的体表定位对于骨科疾病诊断、手术治疗至关重要,但要完全掌握也十分困难。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超详细的神经系统体表定位,值得学习借鉴!
(一)脊神经
共31对:
颈神经 8对
胸神经 12对
腰神经 5对
骶神经 5对
尾神经 1对
脊神经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
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
借后根连于脊髓后外侧沟。
前根属运动性的,后根属感觉性的,每对脊神经都是由前根和后跟在椎间孔处汇合而成,故脊神经为混合性的。
脊神经
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出椎间孔后分为4支,即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 脊膜支:也称窦椎神经(sinuvertebral nerves),每条脊膜支穿出椎间孔,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
2)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主要与内脏神经有关。
3) 后支:为混合性,较细;
-肌支: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
-皮支:分布于枕、项、背、腰、骶、臀部的皮肤;
-C2后支:粗大-枕大神经
4) 前支:粗大,为混合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但其余各部脊神经前支分别交织成丛,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二)颈从
颈神经
颈丛的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交织构成。
颈丛的分支:
浅皮支: 主要有枕小神经(C2)、耳大神经(C2,3)(上述两个神经在头部)
颈横神经(C2,3): 颈前部皮肤
锁骨上神经(C3,4): 颈下部,胸壁上部, 及肩部皮肤。(感觉)
肌支最重要的分支为膈神经(C3~5,以C4为主)。(运动)
损伤后膈肌瘫痪,严重者可有窒息。
(三)臂丛
臂丛的组成: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
郑重声明:臂丛的体表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一个脊髓节段分出N个神经,以及一个神经受N个脊髓节段支配的现象,那是相当的普遍,并且对于脊柱外科的多数疾病,并不涉及某一特定外周神经的损伤。
臂丛的分支 :
A. 锁骨上部分支:
1) 胸长神经(C5~7):起自神经根,分布于前锯肌和乳房。损伤此神经,可出现“翼状肩”。
2) 肩胛背神经(C5,6) :起自神经根,分布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3) 肩胛上神经(C4,5) :分布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
B.锁骨下部分支:
1) 肩胛下神经(C5,7) :发自臂丛后束,分布于肩胛下肌及大圆肌。
2) 胸内侧神经(C5~T1):发自臂丛内侧束,分布于胸小肌、胸大肌。
3) 胸外侧神经 (C5~T1) :发自臂丛外侧束,穿锁胸筋膜,分布胸大肌。
4) 胸背神经(C6~8) :发自后束,分布背阔肌。
5) 腋神经(axillarv nerve)(C5,6) :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血管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发支分布三角肌、小圆肌;余部纤维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
6) 肌皮神经(C5~7) :发自臂丛外侧束,向外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支配该三块肌,其余纤维在肘关节稍下方穿出深筋膜,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管理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
7) 正中神经(C5~T1) :在臂部一般无分支,在前臂除发出骨间前神经外,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前群肌及附近关节;在手掌发出返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下行至掌骨头附近又分出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的相对缘行至指尖。正中神经在乎掌,管理手掌的桡侧2/3及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面及中、远节指背的皮肤感觉,且支配第1、2蚓状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0:17
上肢的皮肤感觉神经分布为周围性分布——经过合并形成神经丛之后重新排列形成神经干,呈周围性分布的神经分布的形式。总的来说上肢皮肤感觉来自于颈丛,臂丛,胸1—2脊神经根,其中臂丛为主要部分。
脊神经根与上肢皮肤神经的关系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C5 肘前窝的外侧(桡侧)(肘横纹近端)
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T1 肘前窝的内侧(尺侧),肱骨内上髁近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0:18
又称 Bemhardt-Both综合征、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炎。
是指股外侧皮神经在行程中由于受到周围病变组织的卡压而引起大腿前外侧部麻、痛等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1.解剖
分支:股外侧皮神经为纯感觉神经,来自L2、L3前支后股,在股部可将股外侧皮神经分为主干型(占42.5%) 和无主干型(占57.5%)两类,
主干型以一粗大主干跨越腹股沟韧带至股部,再分为前、后两支(占25%)或前支、中间支、后支(占17.5%);
无主干型在股部直接以前、后支(占35%)或前、中、后支 (占22.5%)二种形式出现。
主干出现率42.5%,横径平均为4.4mm,前后径平均为0.9mm。
前支出现率100%,横径平均 为2.5mm,前后径平均为0.8mm。
后支出现率为100%,横径平均为2.4mm,前后径平均为0.7mm。
中间支出现率为40%, 横径平均为1.8mm,前后径平均为 0.7mm。
走行:股外侧皮神经在腰大肌外缘斜向外下经骼肌前面在髂前上棘内侧下方1.0-1.5cm处穿出腹股沟韧带下方,经过髂筋膜与腹股沟韧带组成长约3cm的骨纤维管道到达股外侧面皮肤,其向下可达膝关节附近。
该神经在骼前上棘下穿过腹股沟韧带时,几乎由水平位骤然转变成垂直位下降进入大腿,穿过缝匠肌的表面或深面向远侧下降并分成前后两支——后支在髂前上棘下5cm穿出阔筋膜,分布于大腿外侧皮肤,前支由后支穿出点下5cm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大腿前外侧皮肤。
2.病因
①牵拉损伤——跨栏运动,体操舞蹈等跨腿运动所致该神经牵拉伤。
②慢性压迫损伤——穿紧身衣、紧身胸衣和紧身裤,佩戴沉重的工具腰带或者硬物局部顶压于骼前上棘处。
③盆腔内压迫损伤——巨大肿瘤、骨盆骨折、妊娠、肥胖等因素。
④医源性损伤——髂骨植骨术、 髋关节置换术、疝修补术、肾移植术等术后瘢痕形成或术中操作不当均可引起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卡压征。
⑤糖尿病相关的神经损伤。
由于股外侧皮神经在腹股沟段髋关节前有两处相对固定,髋关节活动时可能造成该段神经受到牵拉和推挤,是该神经受到卡压的解剖基础。
外伤、炎症等因素导致阔筋膜增生形成瘢痕,即可卡压神经出现本病,在髋关节过伸活动时筋膜紧张,使股外侧皮神经在管口处受到牵拉时症状明显加重。
3.临床表现及特殊检查
慢性或亚急性发病,表现为股前外侧麻木,有针刺或灼烧样疼痛,异样感过敏——接触裤子时因麻木不能忍受,行走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可缓解,多为单侧发病。
查体:在感觉异样区内,触、痛、温觉均可减弱,但深压感觉仍存在,患者常有不愉快的感觉,后伸髋关节活动时可使疼痛症状加重,髂前上棘内下方(3-6cm)压痛( + ),髂前上棘内侧(l~5cm)压痛( + ),Tinel征阳性。无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
备注:tinel征——叩击神经损伤(仅指机械力损伤)部位或其远侧,而出现其支配皮区的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SEP)作为诊断LFCN卡压综合征的主要辅助检查,有参考价值的是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虽有较独特的诊断意义,但个体差异大,因为只有91%的患者患侧出现SEP的改变——多显示受累侧P1、N1波潜伏期较健侧明显延长。
5.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发病部位及典型症状、体征即可确诊,可参考SEP提示的结果。
为了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X线检査,以了解腰椎、骨盆及髓部有无骨性病变,或釆用其它诊断技术,以利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阔筋膜紧张征、梨状肌综合征、周围神经炎,皮肌炎等疾患相鉴别。
6.治疗
首选保守治疗(卧床休息、着宽松衣物、理疗、针灸推拿、小针刀、药物、封闭疗法等),很少一开始就选择手术处理。
只要诊断明确,及时治疗,本病疗效及预后良好。
无效时,可进行手术探查,去除致压因素,切开肌筋膜鞘管,切除神经周围的瘢痕。
如患者神经受压变形或触之有硬感,或疼痛症状剧烈,应行神经手术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