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战役中是什么因素促使蒙哥马利胜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2 04: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20:25
中国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讲的就是新官到任后,通常采取新的有利的举措,以打开局面。蒙哥马利上任烧了四把火..
第一把火是在集团军树立他的形象,重振官兵的士气,建立官兵对集团军本身的信任。第八集团军从隆美尔到北非,就没打过胜仗,几乎没有打过胜仗,士兵们下级军官们对集团军司令部已经失去信心了,他要重振这个威信,重新鼓舞、鼓起士兵、下级军官对集团军司令部的信任感
第二把火就审查集团军军官所有人员砍掉那些朽木。换人啊,换句话说,淘汰一些人,撤到一些人,任命一些有能力的人。
蒙哥马利把英军官兵的士气就烧起来了。当时英国第八集团军有一个中校,他写了一个自传,里面就评价了这把火,他说一个没有勇气把一些准将从集团军的参谋机构里解职的将军,一个没有勇气怎样在军士长的心中激发起强烈献身精神的将军,是不能打败隆美尔的,或者是不可能取胜的。而蒙哥马利做到了这一点。
第三把火就是建立一个与他性格和作战理念相符合的指挥体系。蒙哥马利有一句名言,如果脑袋里面总是纠缠一大对琐碎事物是不可能有清晰思路的。
第四把火就是寻找隆美尔的弱点。一是补给线长,部队补给距离是在托卜鲁克,托卜鲁克离阿拉曼500公里,这个补给线太长。第二个,官兵疲惫不堪,士气下降。第三个隆美尔身体不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20:25
阿莱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莱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转入战略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力量,积极备战。经过周密的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于10月下旬发动代号为“捷足”的*,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占领利比亚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全境,配合即将在北非登陆的英美联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10月23日夜,英军向德意军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敌军防御阵地。28日,英军调集主力在北部战线继续猛攻,迫使南线德军增援。 德军北上增援后,英军立即集中兵力于11月2日凌晨在南线发动代号为“增压”的战斗,攻击德意军结合部,并突破敌方防区,向西挺进。11月4日,隆美尔在战局不利的情况命令向西撤退,4个师的意大利军队随即向英军投降。
至此,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阿莱曼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20:26
偶然因素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