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的养成,他律比自律更重要的格言,事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5:4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3:59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卢梭【法】
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切斯特菲尔德【英】
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切斯特菲尔德【英】
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切斯特菲尔德【英】
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诺·文·皮尔【德】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是使顽固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约翰·洛克【英】
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爱默生【美】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培根【英】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德】
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兰道尔【英】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德【德】
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
——埃里克【美】
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等候客人用“恭候”,客人来到称“光临”
未及欢迎说“失迎”,起身做别称“告辞”
看望别人称“拜访”,请人别送用“留步”
出门送客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
请人休息称“节劳”,对方不适说“欠安”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告辞用“指教”
求人解答用“请教”,盼人指点用“赐教”
欢迎购买用“惠顾”,请人受礼说“笑纳”
请人帮助说“*”,求人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用“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赞人见解称“高见”
对方来信称“惠书”,赠人书画题“惠存”
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
老人年龄说“高寿”,女士年龄称“芳龄”
平辈年龄问“贵庚”,打听姓名用“贵姓”
称人夫妇为“伉俪”,称人女儿为“千金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人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4:00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家和万事兴!
和为贵,谐为美!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
\"美在和谐。\"可见,和谐 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
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
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4:00
的确,文明礼仪文明礼貌的养成可不是速成而至,需要平时日积月累的养成,比如在你请别人对自己提供帮助时,说句请回答或者是谢等礼貌的用语是最基本的礼节礼仪了,而你却旁若无人般的对着电脑要事例,其实你本身不讲究文明礼仪的提问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事例了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4:01
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能打断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