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0 16:1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07
三七是一种神奇的药材。您可能曾经服用过许多名贵中成药和滋补品,但您可能并不知道三七就在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清代医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对三七作了如下重要论述:“三七大如拳者治打伤,有起死回生之功,价与黄金等。”“三七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功亦等,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 目前国内400多种中成药都有三七配伍,治疗冠心病的复方丹参片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名扬世界的云南白药,三七在其配方中占有极大比重。还有福建漳州的片仔癀和天津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里面都含有三七的成分。 李时珍曾经把三七称为“金不换”,并说一切的血症三七都可以治疗。 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三七,不了解三七,甚至没听说过三七。本人生长在三七之乡,时不时接触到三七,就简单介绍介绍我所知道的三七。三七的药用和保健作用都太广泛,甚至还有些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本人也只是了解一点皮毛,希望对各位看贴的人有微薄的帮助。 1、“三七”和“田七” 田七比较著名,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三七的别名就是田七,它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山漆、血参。一般生长在广西田阳的三七被称为田七。但实际上,三七的原产地是云南文山。而全球质量最好数量最多的三七就在文山。而现在,“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已经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所谓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另外,,“文山三七”还早已经取得原产地保护、GAP认证和三七技术标准等多项成果。 2、三七的外观和颜色 三七是类圆形或者圆柱形的。类圆就是大概看着是圆形,但实际上不是完整的圆形。因为在它的表面,经常有一些瘤状突起,还有皱纹和支根断裂后的痕迹。经过简单加工后的表面,瘤状突起被打磨掉,显得比较光滑。颜色主要是灰褐色或土*。 (真品三七,大个头的) (真品三七,小个头的) 假的三七主要是一些姜科植物。经过人工雕刻,当然雕刻成接近三七的形状。但外表会有明显的环形节,还有人工雕刻的一些痕迹,就是很不自然的。颜色主要是灰*。 3、三七的气味 三七是微苦的,凑近鼻子一闻,是很舒服的药味。微苦之后还会散发着微甜的气味。如果末成粉,拿一点在口中尝,是微苦回甜的。 假的三七有浓烈的刺鼻味,味辛。 4、三七的生长期 三七是三年生的。 但是,到两年的时候,也已经完全成型,所以有些提早挖出来的,叫两年七。跟三年的相比,当然是三年的更好。 最直观和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按个头挑选。30头、20头以上大的,只有三年才能长出来。而两年七40头的都比较少。所以在挑选时,如果不太懂,就挑选大个头的。三七的个头大小和价钱是直接相关的。越大头数越少,价钱越贵。 5、三七花 三七浑身都是宝。三七花也是其中特别好的一样,不但具有根茎的很多功效,还能清凉解毒,平时可以当茶喝。 (三七花,无柄的) 有些人挑选三七花,以为越大朵越好,其实不然。最关键还要它是否聚团。就是花是不是紧紧地抱成团。有些太大朵的,其实花比较散,是那种快濒临谢的时候了。花的大,主要是看在水里泡开以后。聚团的花,往往看着不如散开的,但一泡开就是一大朵。 还有,三七花还分长柄、短柄和无柄的。其实就是花下面的柄留不留、留多长的问题。柄倒不会对花的质量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无柄重量显得轻,同样重量花的朵数就重,所以一般比有柄的贵。反过来,柄长的要重,朵数减少,就相对便宜点。柄的部分同样也有跟花差不多的价值。所以主要看个人爱好了。 6、三七粉 三七粉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粗加工产品。因为磨成了粉,所以比较难鉴别。应该是淡淡的*,很淡,感觉是泛起来的。打开包装一闻,应该也是很舒服的药味,可以尝尝,微苦回甜。 (真品三七粉) 现在有些不良分子会造假。有些加面粉的,颜色和正常的淡黄有区别。最恶毒的是加滑石粉的,那简直是丧心病狂。多闻闻,在药味里有不纯粹的味道。有些泛绿色的,这个可能加了三七花的碎末,这种还没什么大不了。也有的是加了三七叶子。 总之,是淡黄的比较正常比较好。 因为自己知道的也不多,现在能想起来总结出来的基本就这些了。平时有买家来的时候,也多是零零碎碎地聊。还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指正。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07
选购三七要了解下边这些关键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08
如何选购优质三七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09
三七粉泛绿色不一定是加了东西,把新鲜三七切开,从横截面看,本身就有些偏绿色,所以打成粉,泛绿色是很正常的。不过三七打成粉末以后很难辨别质量,大家最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品三七,再打成粉。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09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6] 。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