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1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08
要想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硬盘存储文件的原理说起。大家都知道,一块新硬盘在使用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而格式化操作就是给这块硬盘划分“区域”,不同的区域存储不同的数据,在这地方我们只关注“目录区”和“数据区”。一块硬盘经过格式化后,就会自动生成“目录区”和“数据区”,而这个“目录区”就是存储“数据区”中的数据保存的位置等信息,“数据区”则负责保存所有文件的数据信息。当我们执行了所谓的“彻底删除”命令后,系统其实只是将“目录区”中记录该文件状态信息的一个状态标志设置为“删除”,这时,系统就知道该文件原先所占用的硬盘区域已经是空闲的了,如果这时用户要求存储新文件,系统就可以将这块空闲的硬盘空间分配给新文件了。而在新文件还没有进行存储操作时,被“彻底删除”的文件却仍然存在于硬盘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09
没有写入新的数据,一般数据删除后又写入新的东西,被覆盖后,就不容易恢复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6:09
只要不是完全格式化....都可以用软件恢复大部分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