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包装和成人包装的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4: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3:07
儿童包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 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儿童用品这块市场被商家看好。每个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给自己孩子用最优质的产品。这是一种爱,母与子的爱,儿童包装如果能很好的体现这种爱,必会受到消费者--父母这一群体的亲睐。 儿童用品的包装应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婴幼儿时期,二是儿童时期。 1.婴幼儿期儿童用品包装 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不具备选择商品的能力。这一时期的选择权是归其父母的,更确切的说是归小孩子的母亲的。商家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母亲的心理,那它们的产品必会受其青睐。婴幼儿的产品更注重的是品质问题,这一时期的包装要注意的是能让孩子的父母对其产生信任感,能让优质的产品通过包装更好的体现它的品质。明亮而鲜艳的颜色,具有活泼、轻松、明快的感觉,红橙黄为暖色,能使人产生光明和温暖感,如果在红橙黄中加入一点白色,使其变为粉红、粉黄,又会使人产生恬静温馨的感觉。我注意到了强生婴儿的包装。它大抵采用粉红、粉黄的色彩,还有牛奶的白色。这一色系的搭配很好的符合了母亲这一消费群体的心理,使人感到很温馨、很舒适,在无形中它的被信任感逐渐提升。强生婴儿的包装给人的感觉就是舒适、柔和、温馨;我觉得这些感觉的主要来源还是它的色彩搭配的成功。另外我还要介绍"强生婴儿"的一款柔护湿纸,它不但继续采用温馨的色彩,还加上了一幅母与子的照片,是温馨+温馨,更受妈妈群体的喜爱了。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产品还有很多,如奶瓶、奶粉等等。这一时期的包装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所用的材质要无害,才能更好的受到父母群体的信赖。婴幼儿期的产品包装更多的考虑父母的因素,而不是小孩的因素,因为选择权在于父母。 2.儿童时期用品包装 下面要谈的是在小孩子长大一点的儿童时期的产品包装。儿童时期,商品的选择权逐渐从父母转向儿童手中,但父母的因素还是要考虑的,因为最终付款的还是父母。 这一时期的商品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要以商品的色彩、造型去吸引小孩子。三原色,红、黄、蓝,常用于儿童的包装上。补色是三原色在色彩关系上的相互补充,即对比色,如红+绿、黄+紫、蓝+橙。补色对比强烈,适合儿童的视觉心理,用于儿童包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儿童的思维是比较单纯的,这时还要注意色彩的记忆。色彩的纯度高易记忆,色彩比图易记忆。如果采用色彩单纯图形简单的包装便于儿童记忆。 造型,一般采用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或是飞机、小坦克这类符合儿童心理的造型。这一时期的包装,食品与玩具类尤为突出。食品诸如果冻、糖果等。在超市中闲逛有意无意地被一款款可爱的商品外包装吸引,把果冻装在小坦克、小飞机和小手提袋、小书包里,更符合男孩和女孩不同的心理,再加上鲜活的色彩,准保吸引小孩子。"肯的乐"是一个生产糖果玩具的厂家。它的产品别具特色,更具现代感。它把糖果装在诸如汽车、自动售货机、飞碟等外包装里;相信更吸引儿童的是玩具而不是糖果。幼年时,能得到这样的糖果,肯定很开心。当然,这些产品的外包装采用鲜明的颜色去吸引儿童,但相比之下,造型显得尤其重要。 儿童玩具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产品的可见性和环保性。儿童玩具如果装在透明的易被看到的包装里更能吸引小孩子。玩具的无毒害作用也被家长重视,当然也应注意外包装的环保性。
*包装:21世纪*包装设计教育以什么作为主旨,目前尚处在探索之中。传统的理论固然为我们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新形势对理论要求的迫切性,使包装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成为一项长期的课题。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旧有的单一教育模式将要打破,应向着全方位的教育发展。如何加快包装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包装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增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性与效益性,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有着深远的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意义。
一、包装设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我国包装设计获得了迅猛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在世界上已成为包装大国。但我国包装行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不高,而且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研发机构水平较低、包装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造成这种现状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装设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我国包装设计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我国包装业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包装设计教育是在一种封闭式的状态下自行发展的,缺乏横向的交流与沟通,学校教学改革也几乎都是在教与学的问题上纵向深入。虽然我国目前有许多艺术院校都设有包装设计专业,但大多都是将包装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部分,仅停留在表面的装潢和美化阶段,教学脱离包装市场,缺乏对包装生产工艺的实践技能、生产管理与营销的实践经验的重视和引导,忽视了对包装设计相关学科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包装设计和包装工程被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两者之间互不渗透。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而有效地服务于产业,*包装设计教育在质和量两方面滞后于产业的发展。
目前,包装行业的强劲竞争,使高层次的包装类专业人才炙手可热,社会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超过总培养量。我国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的包装培养体系还不完整,*包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很难满足企业所急需的大量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40余所高校先后开办包装类专业,但大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育的联合体,也没有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与手段上取长补短。
二、*包装设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包装行业需要熟悉商品包装的原理及工艺、掌握包装材料、包装印刷和包装机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能从事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包装容器的加工生产及工艺设计、包装平面设计与制作、包装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能从事包装容器制造企业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加工生产等工作;商品包装企业从事技术、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包装及广告公司从事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工作;食品、药品物流运输公司从事包装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包装教育是一*书教育,偏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这与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不符,造成包装专业学生和包装企业出现“找工作投奔无门,找员工难以寻觅”的两难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包装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包装印刷行业大量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然而,这些企业的职工队伍基本素质和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很难适应现代化技术、设备和管理的需求,他们急需通过职业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许多*公司都把生产基地建在我国,这样就对技能人才特别是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量很大,而以前旧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我国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要做到“重学历、重技能”。
三、*包装设计教育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阐述的内容,我国*包装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当今包装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合理性、科学性与针对性。其改革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的思路应是:
1.学校的包装设计教育应依据包装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改革,加快包装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装饰美化阶段,必须与包装企业和包装市场接轨,适当增加包装机械、包装材料学、包装管理与法规以及设计实践等课程的设置,加强设计理论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和企业,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协调各方面要求做出合适设计的能力,逐步与企业共同建立有针对性、互补互为、相得益彰的教学体系和相对完整的理论应用体系。
2.学校应定期组织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讲学或指导,提高学生对包装设计诸环节的理解、把握和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今包装行业不断发展、转型和升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包装行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
3.借鉴国外一些大学办学经验,教师学生多与社会企业密切联系,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企业密切结合,所有在二年级以后的专业设计都与相关企业的实际设计课题挂钩,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教师也在企业兼职,从而形成一个互动的、开放式的办学*。走产学结合之路是*包装教育改革的重点。
4.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系的完善。对于一个发展的企业来讲,能够决定未来的,是这个企业各阶层吸收新技术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包装企业的发展不应只是体现在眼前的经济效益上,更应体现在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上。
5.仿效发达国家的企业,将最先进的设备投入到高校的培训车间及实习场所,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掌握最先进技术的人才,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6.面对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提高我国包装行业整体水平,必须站在世界大市场中去考虑问题。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将企业和高校两个学习场所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进行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储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造就能吸引包装设计和管理人才的环境。
结语
包装产业的飞速发展,给*包装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打造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把高等教育与企业工作相结合,增强相互之间的互动和信任是*包装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推动包装经济飞速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才能使我国由“包装大国”走向“包装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