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54
滦南县海区有得天独厚的港址、海洋生物、盐业和盐化工业、能源矿产四大资源。自然条件优越,地理分布合理,腹地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对振兴滦南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滦南县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潮涧带生物。其中浮游植物分布在滦南县沿海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是浮游硅藻类,主要有中肋骨条藻、棱曲舟藻、圆筛藻和有槽直链藻;浮游动物占居主导地位的种类有桡足类的中华蜇水蚤、纺千多元锤水蚤属、真刺唇角水蚤、拟长腹剑水蚤、毛颚类的强壮箭虫和原生动物的夜光虫;底栖动物中优势种主要是日本棘刺蛇尾,其次为哈氏刻肋海胆、云母蛤、凸镜蛤、脉红螺、异足索沙蚕、长吻沙蚕、角版虫等;游泳生物,海区共出现鱼类69种,其中黄鲫(47.4%)、日本鳀鱼(25.1%)、棘头梅童鱼(8.4%)、鲚鱼(3.9%)、焦氏古鳎(2.2%)、听姑鱼(1.4%)、青鳞鱼(1.4%)、钝尖尾虾虎鱼(1.4%)、银鲳(1.2%)、小黄鱼(1.1%)、赤鼻棱鳀(1.0%),11种合占94.5%;潮间带生物共23种,其中多毛类5种,占21.74%;单壳类7种,占30.43%;双壳类5种,占21.74%;甲壳类4种,占17.39%;其它类2种,占8.7%。主要种类有青蛤、四角蛤蜊、光滑蓝蛤、彩虹明樱蛤、文蛤、鲳螺、日本大眼蟹、沙蚕等。 晒盐是滦南县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发展原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从2012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看,海盐的出路主要在于盐化工业和海水化学工业的发展,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现已发现海水含有77种化学元素,其中主要元素的含量(毫升/升)为:氯19000、钠10500、镁1350、硫885、钙400、钾380、溴65、碳28、锶8、硼4.6、氯1.3。海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组成许多盐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氯化钠,即海盐。海盐除少量用于食盐外,大部分用于化工生产。
晒盐过程中的副产品若卤,可以提取氯化钾、溴、氯化镁(硫酸钠)、硫酸镁、硼砂、硼酸、碘、氯化钡、锶盐、锂盐、铯盐,以及钛盐、铀化合物等。 矿物资源主要有铁、煤和石油。
铁矿 分布在马城、多余屯一带,埋藏地下,属于滦县司营铁矿体的延伸。
煤矿 颁布在青坨营、小水坡一带,属于开滦煤矿的延伸。
石油 主要分布在南堡、高尚堡、柳赞一带沿海及渤海湾浅海,这里在构造上属南堡凹陷区。截止到2009年,滦南县已发现储油构造,油、气集聚量达4.10亿吨,其中陆上有2.05亿吨,海上有2.05亿吨,已开采,并伴有天然气产生。 陆域土地资源
滦南县的区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折合190.5万亩。其中,耕地110万亩。
潮间带土地资源
潮间带又名海涂、海滩、滩涂。是潮涨淹没,潮退露出的地方,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根据潮间带的潮位,可分为*带、中潮带、低潮带三个潮位带。由于受冲淤、潮汐等方面的影响,潮间带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地带。滦南县潮间带土地资源极其丰富,滩涂辽阔泥泞,一望无际,宽达几公里至十数公里。全县潮间带64.55万亩,可以开发利用的30万亩,已开发15万多亩,对虾贝类养殖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和7万亩。 一、 地上水
(一)降雨总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652.7毫米,折合水量8.08亿立方米,其中,频率为50%降雨年份,降水量606.7毫米,折合量7.71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降雨量463.7毫米,折合水量5.89亿立方米。
(二)地表径流
通过对降雨与径流关系计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100.2毫米,按全县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计算,合产水量1.27亿立方米。当频率为50%降雨年份时,年径流深69.82毫米,合产水量0.89亿立方米;当频率为75%降雨年份时,年径流深24.38毫米,合产水量0.31亿立方米。
(三)地上水可利用量
地上水可利用量主要包括大气降雨的利用及外来地上水两部分。大气降雨的利用,除有效降雨外,主要是通过小青河,北河、牤牛河、溯河、小青龙河等河道闸涵蓄水,储蓄能力为0.075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频率50%时产水量的8.4%,除很小部分补充地下水外,绝大部分流入渤海。外来地上水是滦南县主要可供利用的地上水资源,主要是滦柏、滦乐两输水干渠引进的滦河水,用来灌溉全县稻田。
二、 地下水
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全淡水区,面积915.7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来自大气降雨的补给。全县多年平均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183亿立方米。按不同水文年计算,当频率为50%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1.12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时,入渗补给量为0.865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另一大资源是来自滦河、滦乐及滦柏输干渠的侧向补给。全县地下水侧向补给量为0.7亿立方米,咸水区深层淡水多年平均侧向补给量为0.03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913亿立方米,其中频率为50%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853亿立方米;频率为75%降雨年份,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595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