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幕府的建立与封建庄园的形成有密切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55
自从法兰克帝国*之后,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
欧洲中世纪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庄园为单位,层级分明的进行农业生产。一个庄园可能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在自己的庄园里,领主具备一切权利,没有立法、行政之类的职务,领主所说的话便是“圣旨”。庄园的土地由领主自营地和份地组成,自营地由那些服劳役的人负责耕种,所有收益全归领主所有;而那些份地是分给庄园里的农民的,土地归领主,但收益归农民个人所有,战时农民有服兵役的义务。农民的房子和菜园是归个人家庭所有的,而且是可以世袭的。这使得全国上下,从国王到农民,都有自己的封地,只不过国王往往拥有全国最大的领地,农民只有一套房子和一个菜园而已。领主一般是住在城堡里的,当遇到外来入侵或者自然灾害时,庄园范围内的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城堡避难,以履行契约中作为庇护者的责任。
按理说如此稳定的封建制度架构,是很难“节外生枝”的。因为几乎每个个人都被纳入到了这一分封体系当中,只需要做好自己事,终身效忠自己的领主即可。不同庄园的农民很少有接触,而且不同的领主有不同的统治风格,农民之间很难有相同的与领主之间的矛盾。哪怕是有个别庄园的农民爆发起义也会在国王或公爵的号召下,被同时几个联合庄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中世纪能持续如此漫长的时期,社会变革极少出现的原因。中世纪最突出的几个关键词有:传统、乡村、农业等,可以说那时的欧洲全部由庄园组成,而庄园又是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完整个体。
但就是在这种社会制度的“闭环”之中,却依然出现了另外一种生存方式——城市。其实早在古罗马时期,城市就早已有之,可是随着日耳曼人的南侵,本来就只是集中在地中海沿岸、为数不多的城市几乎都被战争毁掉了。到了中世纪,只有罗马城和今天意大利沿海地区还有那么几个仅存的破败城市,这些仅存的城市也仅仅是作为教会中心,而没有一个是熙熙攘攘的手工业城市。
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生活物资开始有些结余,交换成为必然,城市也由此诞生。当时的城市有三种诞生方式,我们一起来简单看一下。第一种就是那几个本来就有城市基础和城市记忆的古城,他们全都集中在意大利北部,比如威尼斯、米兰、比萨和佛罗伦萨。
第二种是围绕着领主的城堡或主教的教堂发展起来的城市。这一种占了中世纪城市的大多数。城堡往往是一个庄园的核心,乡间的农户会把自己家菜园产出的特色农产品拿一点到城堡里问领主的家丁要不要;也有些手巧的农户,会制作一些漂亮的饰品或者手工艺品拿来卖给城堡中的贵族,以补贴家用。
但也并不是说,城堡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有一些流民既不能从领主手里得到可以耕种的土地,又没有触犯什么领主的法令而*服劳役,这就使得他们根本除了乞讨外没有别的生计。但其中就不缺乏那种嘴甜反应快的人,他们与城堡的守卫和领主的家丁搞好关系并取得信任,当有农户前来兜售商品时,如果进不去或者卖不出,往往会低价卖给这些整天围着城堡转的人,由他们转卖。这样一来,不从事生产只从事交易的商人就诞生了。为了方便,这些人会选择在城堡附近安个小家,附近的没有契约约束的流民都纷至沓来做起了商人。定居的多了之后,城堡周围也就出现了酒馆、旅店之类的经营场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城市。(在德语中,市民一词原先的含义就是堡民,指居住在城堡中及其周围的人,后来演变成指代住在城市中的人,简称市民。)
第三种城市数量不多,就是在一些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或者地中海沿岸的交通码头,也慢慢演变为交换商品的核心地带,发展成为小的城市。
要知道欧洲中世纪初期形成的这三种城市,规模都是非常小的。最大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也不过六七万人,那时候两万人以上的城市就算是特大城市了,比如纽伦堡和布鲁塞尔,绝大部分还是跟法兰克福那样的几千人规模的城市。
要知道无论哪一个城市,都是在某一个领主的庄园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这就使得领主对所在辖区的城市拥有绝对的、一切的权利。但是城市这一生存模式在中世纪属于新生事物,这种模式并不在封建统治序列的规划当中。领主对城市也并不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经济利益。当时城市对于领主们最显而易见的两大利益是:“你们在我的庄园里交易,那就要向我交税。”领主会派遣自己的亲信到城市中收税。第二就是赚市民们的钱,本来放在城堡内部的公用磨坊被搬到了城市中间,并开始进入收费模式。后来面包炉这类市民最基础也是最需要的服务也成为只有领主才能开展的产业,有的领主还会垄断城市中的酒肉专卖权。这还不够,每个住在城市中的人就像“交房租”一样,还需要每年给所在领主服几天劳役。
矛盾很明显的开始激化了,本来出于自发逐渐人口增加而形成的城市,却由于领主的所有权而被*发展,于是市民们开始以各种方式与领主展开斗争。
其中不乏一些眼界高、讲策略的市民,他们会选择通过“找关系”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都知道中世纪封建制度是国王、公、侯、伯、子、男、骑士这样一级级分封下来的,虽说“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但国王和公侯们还是对下级的下级,有相当权威性的。比如在一个男爵的封地上诞生了一个城市,有的市民就会利用这一点,花高价从国王或者某个大公爵手里买一张特权证书,证书可能有的写明了“这个人是自由的”或者写着“你将拥有自由交易的权利,而不必向你的领主缴纳赋税”如此等等。
领主们呢?其实并没有把城市看在眼里,在他们心目中,城市不过就是一不小心一小撮流民群居到了自己的庄园上。假如有一个高昂的价格,这个价格能超过城市所占土地如果用于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利益,那么很多领主就会愿意以这个价格把城市卖给市民,市民们则会集资买下这个城市的自治权。但是有的领主对于自己的庄园是寸土不让的,在他们心目中,庄园是他祖辈通过贵族身份或者军功得到的,荣誉高于经济利益,市民们出多少钱也不会卖。这类城市往往会出现市民用军事手段获取自治的现象,比如米兰。米兰本来就是罗马时期的城市,中世纪又得以重新发展起来,市民们多次跟所在地领主谈判无果,最后选择集资组织武装力量,生生把领主的军队赶出了米兰。还成立了公社,成为完全自治且对周边土地拥有所有权的城市邦国,但这在中世纪只是个特例而已。
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自治权的城市,其自治程度是有天壤之别的。那些通过特权证书获得的自治权利,仅限于个别市民拥有了人身自由和贸易自由,他们不必再隶属于某一位领主;有的城市拥有自己选举本城市管理人员的权利,但是税收还是领主的;还有就是米兰这种完全获得独立同时还拥有周边乡村的城邦共和国。这种数量极少,只是出现在了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威尼斯这几个城邦。
随着自治的出现,中世纪中期开始流行一句话“城市的空气充满自由”。那些世世代代为领主耕地的农民也有的开始蠢蠢欲动,由于契约的原因,他们只能偷逃的城市中生活。领主对于这种现象当然会根据“合同”派人将其押回。而由于稳固的封建分封制度,城市的人口是很难得到扩大的,不允许农民入城居住的领主,在事实上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市民们往往会选择藏匿这些新增人口,在与领主长期的斗争当中,双方后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契约:假如一个农民成功的在城市中生活了一年零一天,那么这个农民将获得市民身份,且之前与领主的隶属契约关系自动解除。我不知道这种“户籍制度”你怎么看,等会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作为中世纪城市支撑的主要就是手工业者,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各工种开始陆续组成——行会。比如打铁的有铁匠行会、修鞋的有鞋匠行会等等。最初成立行会是为了抱团取暖、互相帮助,后来行会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对待内部,他们防止同行竞争,规划好每一位会员所在的街区或者从事的细分工种;而对外他们施行垄断策略,拒绝一切从农村而来的新市民或者从其他城市而来的新工匠加入行会。再后来行会还开始*其他城市的商品进入自己所在城市销售。行会的出现最早的保护了手工业者的利益,同时也最早的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
但是这种行为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随着行会内部利益越来越稳固,他们也就开始拒绝革新生产技术,觉得“这样就挺好,反正没人竞争”。实际上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市民也就开始抵制这种行为。因为一个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们不可能满足市民的所有需求,比如内陆城市就不可能有海产品,只能从沿海城市而来商人手中购买。再比如有的城市生产的商品物美还价廉,市民当然会不顾本市行会的规定而选择购买。各城市之间、各国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了大宗贸易。
当时出现大宗贸易的主要是两个城市群,一个是我们多次提到的意大利北部各城邦,米兰、佛罗伦萨等主要从事的是东西方贸易。另一个是汉堡附近的中欧北部城市群,他们主要从事的是欧洲*内部贸易。
尽管欧洲早已有货币,但是金币都集中在领主们的金库里,多用于封建领主间的土地买卖和军事赔款,除了领主给个别表现良好的农民赏赐那么一两个金币以外,农民哪里用得上金币。况且农民在庄园里本来就自给自足,偶尔的交换也多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但是大宗贸易的出现就不一样了,总不能用大宗货物去换大宗货物,于是货币开始被大量使用。中世纪的欧洲有好几百种货币,有的一个封地用一种,有的三五个封地共用一种。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意大利北部城邦联合发行的格罗特银币和随着法国香槟骑士传播开来的的迪涅尔金币。如果两个不同国家的商人碰到一起,收款方拿到金币后往往会皱起眉头思量再三,怀疑它的含金量和使用范围。而这时候付款方来一句:“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迪涅尔金币!”那么此时往往收款方也就放心了。
交易量再扩大之后,携带大量金币也开始变得不方便,于是专门开展存储、兑换票据、兑换不同货币甚至贷款业务的银行出现了。首先出现在交易量最大的意大利北部各邦国,那时统治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所经营的银行业务,已经发展到了“代教皇收税、向国王贷款”的地步。
但除了本来就有城市基础,且占有地中海地利优势的意大利北部城市群之外,整个欧洲在中世纪,城市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城市就好像漂浮在庄园农业的汪洋大海中的一些小船,有可能因为领主的一句话或者一场瘟疫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整个漫长的中世纪,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状态之中。但是这些处于萌芽期的中世纪城市,毕竟为日后欧洲的工业*奠定了基础,且发展最好的意大利北部城邦也正是后来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