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9 18: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2:38
倾向于唐师的第二套方案,按名头分类,兼顾题材与器型,选其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图文并茂,避免把一个作者的东西,搞得支离破碎.就象现在分卷征集一样,是金品卿的放一起,是王少维的放一起,层次分明.就收藏角度讲,还是倾向研究浅绛画师的作品风格和作品的艺术价值,我们不是写浅绛史或记叙浅绛作者的生平事迹,必须要以时间为序.浅绛作品的产生,就那么百十来年,细分年代意义不大,从作品风格上体现不出年代的明显区别.作者不落名款你能准确考证出是哪个画师画的,而且很能够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有点争议也正常.没有天干地支的落款,你能断出是哪一年画的吗?充其量,能断个晚清和*,就是争论出哪一年画的也没意义.另外从目前收藏定价角度讲,同类浅绛作品也主要看的是名头和画工,不是年份越长价越高,至于担心怕把小名头的作品漏掉一事,大可不必,每个人的作品要有一定数额的*,就是你程门的,该选5张就是5张,这不同单给程们出专集,要通盘考虑,顾全大局.个人意见不一定对,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2:39
我觉得可以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也就是一种用时期来统领名头的办法,具体如下:首先,以作者最早的浅洚作品为标志,对作者进行时期归类.也就是说一个作者如果他有同治时期的浅洚作品,就把他归类的同治时期,也就不要在其他时期再分论了,这样确实会把一个作者弄得支离破碎.这样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时期虽然也有许多人在画浅洚,但是新加入浅洚队伍的人不会很多了.事实是,一个作者创作的高峰期可能和他的归类的时期不完全相同,这一点需要在前言或者绪论等重要位置说明.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既能体现浅洚发展总体脉络,也能让各个名家比较完整地凸显出来.既可以突出一个时期的领头人物,也可以兼顾一些小名头.当然,如果以作者的创作高峰期来区分作者所在的时期,更科学一些.但是这样一来会引起一些争论.因为整个浅洚的历史只有70年时间,实在太短了.一个作者跨越两三个\甚至四个时期的情况都有可能存在以上意见希望大家注意一下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2:39
咱也来凑个热闹。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种编写体例的,是否可以考虑在主体之外增加一些研究或介绍性质的文章,这样便于照顾各方面的需要。例如:一。浅绛彩之发展演变二。浅绛彩之题材分类三。浅绛彩之器型彩料四。浅绛彩之代表人物与作品前三部分属研究介绍,不宜太长,主要目的是理清脉络把读者领进门,可以放一些小图以例说明。第四部分是主体,建议还是按名头分类,然后分成名家和其它两个子部分,名家子部分收入代表作(大图)加上生平简介,作品太少或名头太小但有佳作的可放入其它子部分按年份介绍。另外电子版绝对是个好主意!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2:40
觉得按画家风格比较有意义。中国陶瓷历史很长,但却是到了晚清*以后才有所谓的”A画家“和”B画家“等不同作者有不同突显风格的局面,这是中国陶瓷发展走到这个阶段所取得的一种成就,是清三代或更早时期没有的。浅绛彩的历史很短,当然,某个画家的早期或顶峰时期作品可能有所不同,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12:41
有意义,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