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静”的名言和故事125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0 18: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8:10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有这样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这话的大意是,没有恬静寡欲的修养,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把自己毕生之所以能成功的经验告诉自己的孩子,人生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一个静字。亮之所以能赢得刘备刘皇叔的“三顾茅庐”的屈尊相请,就是他静在卧龙岗上韬略的结果。他看历史,读当代,研古今,窥时政,测天象,这些都是和静字紧紧相连的。
纵观古今,人类在科学的探索,事业的攀登,人生的追求,大凡取得成功的,无不在“静心”中孕育,在“静气”上汲取营养。
古人在图静求静上有着许多追求,“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是一种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无可奈何的静;“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这是一种知人生天命的超脱;“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读书的追求和崇拜;“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是很高境界的静,静则如蛟龙潜海,默然无声无息,杳无身影,动则似饿虎下山,又似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意境,这种静和动相得益彰。静和动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相辅相成:静是为了更好地动,动是静气的孕育和滋润。象勾践卧薪尝胆,如“十年磨一剑”或“十年磨一字”的静气,就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董仲舒曾发誓“三年不窥园”来静修学习,后来才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静无疑是人生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人生一种高贵的品质。平时处世、遇事,镇定自若,处乱不惊,沉着冷静地应对一切。诸葛孔明在大军压境的时候,临危不惧,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楼上吓退了司马的百万军队;陈毅元帅在黄桥大战中和地方乡绅下棋,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静气使多少军事家叫绝。这种大手笔不是坐失良机的*或机会主义,而是一种超脱常人的智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8:10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8:11
1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3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歌德: 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而品格则是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
5蒙古: 宽广的河流平静,有教养的人谦逊。
6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7黎里: 水流最静的地方也是它最深的地方。
8纯朴者是何等有福,因为他们享受着极大的宁静。
9如果水面波平静,莫说水底绝无鳄鱼。
10动则生,静则乐。
11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12老子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13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14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 ,心惟静则清。
15《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