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3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7 13:0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1:34
地震科普知识
一、地震常识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5、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7、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8、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9、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10、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11、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
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12、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13、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14、什么是震源?
答: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15、什么是震中?
答: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16、什么是震中距?
答:从地面上任一点到达震中的距离。
17、什么是地震波?分为哪几种?
答:当地壳内岩石产生断裂发生地震时,有一部分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
18、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19、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20、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分为“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21、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三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2、地震预报是如何发布的?
答: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23、地震谣言的特征是什么?
答:地震谣言的特征:“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24、什么是大震预警?
答:大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井水异常、动物习性异常、地声、地光和地震颤动等宏观现象,叫大震预警。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在这短暂的预警时间内,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二、震前准备
25、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6、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7、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28、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避险
29、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30、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31、地震时如何保护头部?
答: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32、在平房怎样避震?
答: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3、在楼房怎样避震?
答: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34、高楼如何撤离?
答: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35、在教室内怎样避震?
答: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36、在操场怎样避震?
答: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7、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
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38、在街道上怎样避震
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39、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
答: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40、在开阔地怎样避震?
答:要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41、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42、在海边怎样避震?
答: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43、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44、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答: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5、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
答: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46、遇到燃气毒气泄漏时怎么办?
答:要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47、地震停止后如何紧急撤离?
答: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四、自救
48、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
49、被埋压时如何改善所处环境?
答: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50、被埋压时怎样扩大和保护生存空间?
答: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51、被埋压时怎样保存体力?
答: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52、怎样实施自救?
答: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53、怎样寻求救援?
答: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五、震后救援
54、震后救人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55、怎样判定幸存者位置?
答: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
56、对一时难以救出的受伤者如何处理?
答: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57、救人时如何避免被救者遇到伤害?
答: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
58、怎样确保幸存者安全?
答: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
59、怎样对幸存者施救?
答: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60、怎样对幸存者进行特殊护理?
答: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61、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有多久?
答: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因此,现场急救时,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几分钟最为关键。
62、施救原则是什么?
答:先救命,后救伤。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63、心脏复苏共分几个步骤?
答:八个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64、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是什么?
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65、如何进行伤口包扎?
答: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66、一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67、两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
68、三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69、怎样制作简易担架?
答: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进行搬运。
70、搬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1:35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地震科普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1997年12月29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于1999年10月25日经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
3.修订后的《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于2005年1月21日发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4.防震减灾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5.防震减灾工作由各级*领导。
6.《山东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管理规定》于2003年5月26日经省*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或者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征得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8.县级以上*应当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增加防震减灾事业所需经费投入。
9.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者规划选址阶段进行。
10.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11.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包括工程性预防和非工程性预防。
12.地震监测工作实行专业台网(站)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
13.制定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震构造环境, 选择工程建设场地,必须避开活动断裂。
14.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必须经省或者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并按项目管理权限由相应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抗震设防要求,作为抗震设防依据。
15.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学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开展防震、避震训练。
16.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公路、铁路(地下铁路)、输油(汽)管线、通讯光(电)缆和远距离调(输)水管线等重大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17.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民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损失的调查、评估工作。
18.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19.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在审批或者核准建设项目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中缺少抗震设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20.各级*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21.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22. 各级*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农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积极推行适合不同地区的乡村抗震住宅设计。
23.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称为烈度。
24.我国将地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25.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26.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坏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告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2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造成损害的,可事后解释。 (× )
2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不得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站)的工作。
29.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阻、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
30.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以直接作为抗震设防依据。(×)
31.新建、改建、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
32.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法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3.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34.新建的1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构筑物,必须设置强震观测设施。
35.全球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36.新建的核电站,可能诱发地震的大型水库,必须设置地震监测台网。
37.“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
38.避震应当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39.避震应当选择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40.地震后抢救受伤人员应当先救远,后救近。(×)
41.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42.我省郯城曾发生8.5级巨震。
43.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44. 1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45.地震容易引发火灾、水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46.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47.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48.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由地震行政土管部门处1-10万元罚款。
49.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5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51.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下列紧急应急措施:基本生活品的统一发放和分配、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交通管制等。
52.我省内陆及沿海分布着郯庐、聊考、燕山—渤海等地震活动构造带,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53.地震宏观前兆现象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等。
54.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省级以上*。
55.当地震发生时你住褛房,在家里应该躲进开间小的房间或卫生间。
56.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形成震灾的原因主要有没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防、没按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建筑物建在活动断层上、建筑物建在软弱地基上。
5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应就近选择宽阔地、迅速离开高大危险物、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58.地震时睡觉的人被惊醒,吊灯摆动,地震烈度达到4-5度。
59.选择建设场地应该选择在基岩且稳定的地方。
60.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是地震灾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1:35
ff地震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