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17:36
古人的墨,讲究“润”
晋唐的纸质偏厚,部分纸张纸面光滑如A4纸,但是还有一定吸墨效果。
这种纸现在书做不出来的。
能比较接近古人的纸也就麻纸等这样未失传的古法纸了。
说用墨干嘛谈纸呢?
因为以前我在网上看字帖,一直有个疑问,为何古人写字,同样的一本字帖,有些版本就是纯黑的字,好像用墨是油亮的。
有些版本则是淡墨,而且转折提按处会有“重墨的米珠”呢?
这种事最好的还是要看真迹,于是去博物馆看了很多真迹。
才发现,好多图片太失真了。
为了效果好,调重了颜色。
这种方法固然对初学者有益,但是怎么写墨色都不对,这个也会产生疑惑。
所以看完真迹以后再去看图片,就能看出端倪了。
那问题又回来了,古人用墨与今人有不同吗?
其实没什么大区别,晋唐一路,用墨浓,油亮。
宋朝则方法多样,基本一个人的一生作品有浓有淡,纸质到多是光滑。
元明大概也如此。
只哟董其昌,用淡墨,枯墨,表现灵逸,禅意等效果,这是创新
再有王铎傅山徐渭,用涨墨。
涨墨其实也有技巧。
因为古人用的是绢,绫,等布料,故而对水的需求比较高。
如果大家看过米芾蜀素帖就应该知道,如不用涨墨,墨则枯。
当然,蜀素跟绢绫比,还是贵重的。
这种绢,对墨色的表发飞非常好。所有涨墨干枯,墨色变化丰富的,大多都是绫本,绢本。
古人的宣纸,跟现在还是有差别。
因为纯古法的宣纸,也失传了。
现在都是继承大部分古法,有得有失。
现在的好宣纸,对墨色的表达也好。
比如王学仲用墨。
纯墨色上,这是四十年前的作品,即使今天,也只是少部分能驾驭这种变化。
有很多人都骂王学仲丑,这个就不深究。
但是这种墨色变化,确实丰富。古人讲墨分五色,后徐渭得其秒,画法中表达的最好。
徐渭书法中也有所体现。
徐渭大多用的都是宣纸
因为宣纸贵,徐渭画能卖钱,还供不应求。
所以徐渭的纸质作品比王铎傅山更多。
其实,墨的处理是根据纸来的。
学古人,还是要用一些不太吸水的纸,这也是很多大书法家依然坚持毛边纸练字的原因。
有些字需要些墨洇感觉,可用洒金宣纸,有很多洒金宣纸吸墨效果正合适。
再有要对墨色求高的,就要用好宣纸了。
比如有一部分“少数字”派的现代书画艺术创作家,他们的宣纸可贵。
一刀两三千,几天一刀纸。
墨,其实根据纸调。
墨终究不是要适合笔,也不是要适合人的审美观,而是要适合纸,才能表达出更出色的效果。
如果用蜡笺写徐渭,真会累死人的,不如用宣纸。
还有,用砚台,墨块儿,更适合书法的创作。
至于怎么用,是说不出的,但是看图能看出来,多看原图。
字帖大多调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