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3:02
2018年8月,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指出“降存量、控新增”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中国银行业以往的金融模式主要是规模驱动,营销是核心竞争力;而如今,中国银行业步入关键变革期,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新的竞争力,并将直接决定银行估值的高低。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中国金融行业咨询负责人曲向军指出:“银行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应对挑战。第一,银行要主动适应宏观经济长期保持中低速增长和强监管成为主基调的大环境,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端到端风险管控能力和稳健的风险治理文化,综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和工具,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化解不良。第二,银行在积极培育新业务增长点的同时,要快速建立与新业务匹配的风险管理能力,例如针对小微、零售消费金融和信用卡等高收益信贷业务的专业化客户识别与评级能力,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客户识别与评级能力,对抗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跨界竞争,并借助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迭代升级。作为风险转型的重要一环,银行还需要制定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偏好,强化组合管理,提升资本价值创造能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在风险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领域,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容觉生指出,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对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据麦肯锡测算,数字化风控可通过提升信贷管理效率、降低信贷与合规损失,帮助银行节省20%-30%的风险运营成本。
受益于新的数据来源、高级分析方法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智能风控正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例如某领先银行将90%的授信流程自动化,并借助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将识别客户违约的准确率提升20%;又如某银行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前识别高风险账户,并智能匹配不同级别的催收办法,最终降低了近5%的坏账损失。其他的创新应用还包括利用机器学习识别欺诈,语义分析监控员工操作风险等。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推动的普惠金融、消费金融,都需要有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具作为支持。银行若要充分把握新业务发展机遇,享受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必须从现在开始制定自己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计划,夯实数据管理,加强IT与高级分析人才队伍的培养和能力建设,勇于试错,不断创新和迭代,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护城河。”
金融严监管已成为新常态, 2017年银监会开展的“三三四十”整治行动直指银行各类违规业务,共处罚约1900家机构和200余名银行高管,罚没资金达29.3亿元。同时,银行违规经营的事件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变化对银行的风险文化、合规以及声誉风险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谭宏指出:“银行需要大力改变用人、考核激励、问责和培训等*机制,实施全面风险文化转型,做到防范风险的‘知行合一’。同样,银行的合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监管要求,它更是银行规范经营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要求银行进一步完善合规治理架构,加强合规管理端到端的五大管理要素,真正发挥其银行内部管理捍卫者和稳健经营护航者的角色作用。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普及,银行必须重视声誉风险管理,着手建立声誉风险的端到端管控机制和危机管理预案,以保护银行的核心资产——客户。”
最后,曲向军先生总结:“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优化的过程,成功的转型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最后实施将花费18~36个月。一般而言,转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为蓝图规划和速赢试点,包括形成全行风险偏好、完善风险治理架构、优化风险评级模型等;第二阶段为全面改进风险管理流程与体系,聚焦核心模块的突破,建立应对新风险类型的管理能力,优化人才体系;第三阶段为深化转型,持续检视、优化风险管理,尤其是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和银行风险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