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3:02
传统的中式婚礼,必须有三书六礼。有三书六礼,才叫娶妻。没有三书六礼,就是私奔。娶回来的是正妻,奔过来的是妾室。
古代的时候,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能有一个六礼而聘的正妻,其他的女人,再得宠也只能是小妾。
妻者,齐也,*为匹,妾通买卖。正妻受礼法保护,没有犯大错不得随意休妻。妾是商品,等同于市场上的牛马,可以随意买卖。
传统的婚礼,必须有三书和六礼。三书,就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古代的时候,婚姻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一段姻缘的开始,是男方的家长请媒人去女方家求婚。这道程序,就是纳采。女方父母同意缔结姻缘之后,就进入第二道程序问名。
男方父母请媒人,带着聘书去女方家,求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聘书必须写明男方的年纪、家中排行、嫡庶出身。如果男方离异或者丧偶,还要写明“馆舍请休”,就是表明不是初婚的意思。
聘书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乱写。如果男方年老冒充年少,庶子冒充嫡子,已婚冒充初婚,女方就可以理直气壮悔婚,而且是“不追聘财”。
男方出具了聘书之后,女方就要回书。女方要把女孩子的姓氏,名字、生辰八字、是否有过婚史等信息写出来,交给媒人带回男方家长,这道程序就是问名。
男方会把女方的生辰八字,拿去占卜,这道程序叫纳吉,今天叫做合八字。经过占卜,得到吉相之后,就进入到让中国男人头疼的纳征环节了。
纳征,又称纳币,俗称下聘礼,现在叫给彩礼。历朝历代的彩礼钱,都让男人们感到压力山大。男人给了那么多彩礼,必须有个凭据。于是乎,就有了礼书。
礼书,又称礼单。礼单会把聘礼的品类、数目写清楚。女方父母收下礼单,到了结婚的时候,就照单全收。
按照礼法,有聘礼就应该有嫁妆。女方父母收下礼书之后,也会回一张礼单。女方的礼单,会写明嫁妆的品类和数目。
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记载了一个有趣的典故。唐朝的聘礼太多了,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先后下诏,严禁天价彩礼。
图为欧阳修雕像。
武则天不但规定了彩礼的数目,还规定“悉为归装”。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女方拿了彩礼,不能截留,要全部当嫁妆,给女儿带回婆家。”
交了礼书之后,就应该进入“请期”程序了。请期,顾名思义就是挑黄道吉日结婚。男方父母挑好日子之后,就会通知女方成亲的日期。
请期之后,就是“亲迎”,就是举行婚礼。男方迎亲,要备好迎书。我们家乡有个很好玩的风俗,就是女方挑迎书的错别字。发现一个错别字,男方就喝罚酒,或者是交罚款。
由于怕被女方挑出错别字,书写迎书的时候要十分小心。我当年结婚的时候,把迎书校对了三遍,确认没有错别字,才带着迎书去接亲。
古代的时候,六礼是娶妻必须的程序。六礼而聘的正妻,只能有一个。三书则是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是对正妻的地位的法律保障。
男人要休妻,不像电视里那么容易。只要正妻没有犯大错,男人就不能休了正妻。如果男人在没有休妻的情况下,再娶一个正妻。那就有大麻烦了。
正妻可以去衙门告发丈夫,衙门就会根据律法,判丈夫一年徒刑。如果丈夫再娶的妻子,不知道男人已婚,则不追究责任。如果女人明知道男人有正妻,还嫁给他,就要挨板子。
正妻与小妾相比,最大的优势,还是嫡庶有别。正妻的孩子是嫡子,小妾的孩子是庶子。只要有嫡子在,庶子就没有继承权。
李治能胜过李恪,不是因为他的本事比李恪好,而是因为他是长孙皇后所出的嫡子。李恪输给李治,就因为他是小妾所出的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