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36
1.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学会聆听可以说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最关键之处。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色形干扰。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聆听习惯的培养。方法有:睡前给孩子读故事书,选情节引人又很温暖的内容,要求孩子不讲话,不打岔,安静地聆听,听完,让孩子复述。其次是可以坐下来与孩子交谈,孩子讲,家长一定要认真听,不打岔,不做其他事,等孩子说完,家长复述。反之,家长讲,孩子听,听完,复述。反复训练之下,孩子就养成了聆听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特别会听课,学习效率很高,中学里的学霸,基本上都是很会听课的孩子。
2.培养孩子清晰有序的表达习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但容易颠三倒四。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清晰有序的表达习惯。通常做法是,带着孩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大人先有序地表达一遍,再让孩子按照“先,接着,最后”的模式说出对人和事的观察结果。说得不够清晰的,家长要及时指出来。反复之下,孩子的表达就会很清晰了。
3.培养孩子回家先做作业后玩耍的习惯。多数孩子放学回家都是先猛玩,玩够了再写作业,然后发现时间不多了,于是作业写得相当的潦草。长此下去,孩子的学业成绩受到影响。孩子到中学,为何成了学渣?多数是因为小学阶段养成了极坏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不论中学老师如何抓,都很难抓起来。
4.培养孩子正确握笔的习惯。小学一年的孩子,指力不足,因此握笔的姿势非常难看。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握笔姿势,然后不厌其烦地培养孩子正确握笔的姿势。姿势正确,书写就相对工整漂亮。百度一下,网上有很多正确握笔的图片,照着做就可以了。
5.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要想孩子喜欢阅读,家长本身就要阅读才行。有些孩子家里连一本绘本都找不到,家长却希望孩子成为人人称羡的学霸。现在有很多绘本都是依照孩子的年龄阶段或者是学段来编制的。一年级的孩子,在当当网一搜,自然就有与之匹配的阅读绘本。建议家长不论家有多小,都建一个小小的阅读书吧,让孩子的闲余时间泡在书吧里,喜欢阅读的习惯就养成了。
6.培养孩子定时看动画片的习惯。动画片当然是可以看的。但一定要给孩子约定好固定时间,一旦时间到了,就要果断地关掉电视。
7.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书写难免潦草。但如果家长能细心地指导,反复地纠正,耐心地指导,孩子就会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对他后续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8.培养孩子整理作业的习惯。很多孩子做完作业就地一甩,就一边玩去了。建议家长看着孩子把作业做完了,不要急着去玩。而是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按照学科顺序(比如语文、数学、英语)整理,然后叠好放在书包里。
9.培养孩子整理书包的习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整理的概念,但一定要教。建议定期指导孩子整理自己的书包。有用的,整齐有序地放在书包里,没有用的,要及时清理,最好一周整理三次(二四六)。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对他今后的学习以及职场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10.培养孩子远离手机的习惯。现在有很多家长为了自己更洒脱地玩,更为了摆脱孩子对自己的纠缠,干脆把手机给孩子,让他一边玩去。殊不知这种做法完全是在害孩子。小孩子最容易沉迷手机里那些花花绿绿的游戏,一旦上瘾很难纠正,大一点很容易陷入网瘾,那时再来挽救,成本相当大!
11.培养孩子看高质量动漫的习惯。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这已经毋庸置疑了。但不是所有动画都值得让孩子看。如果孩子看了一些三观不正的动画,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有害。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看动漫的时候,要事先进行甄别,要选那种符合普世价值观的内容给孩子看。比如几米的漫画绘本,比如宫崎骏的动漫。孩子最初看的就是高质量的动漫作品,今后遇到那些低劣的东西就不会入他法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37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
三、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五、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37
在新课改正在热烈进行的当前,好多教师每上一课都追求出新、出奇,摆了一些花架子,让我们每位听课教师真正领会到了他下的功夫之深,花的时间之多。但每每这个时候也让我们有种“空”的感觉,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没有落到实处,一节课之后,需要用几节课去补习。新课改提倡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某些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我认为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系统知识的形成,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必需以具有丰富的知识为前提。“花架子”应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的,没有知识作为基础,“花架子”也只能是空架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兴趣没有了,学生学得也就没劲。我觉得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环境,应该把题目放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买东西”老师做顾客,请学生做小小售货员,东西当然由顾客决定,需要的钱数就需要小售货员作答。答对的要给以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们会抢着回答,那就请坐的最认真,上课听课最认真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请同桌之间相互做顾客和售货员,看那两个小伙伴合作的最好,要适时的进行表扬,并加以物质奖励“小五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进步,从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再就是对学生的问题一概不拒。虽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们回答不了或听不懂的问题或与知识关系不大的问题,我让他们放入问题银行等到以后自己就能解释,并不所有的问题 都需要 老师来回答,只要认真学习自己就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进师生关系。
总之,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头脑中充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38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
三、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五、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38
一年级的孩子很多还没有从幼儿园小宝宝的状态进入到小学生的状态,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最难教的就是一年级的小豆包了,不但需要极大的耐心爱心,更要有一定的经验方法。
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如果学前没有一定的基础那么从现在开始必然要多下功夫。多读书,可以多听,很多软件都可以磨耳朵,听了以后让他给你讲,这样时间长了,他的语言能力会有所提高,数学就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比如让他帮你算些简单的账,问问他现在几点了,等等。
家长要多跟孩子交流,让他做你的小老师,多鼓励,夸奖,这样坚持,你会发现他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