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声腔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14
京剧声腔艺术简介(一)
京剧声腔综述:
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古今剧目,数以万计。众多的戏曲剧种在声腔上分为四大系统:高腔、昆腔、梆子腔和皮黄腔。在声腔结构上基本分为三大类:板腔体、联曲体(曲牌连缀体)和综合体。
京剧被誉为“国剧”,视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声腔属于戏曲四大声腔中的“皮黄声腔系统”(京剧以皮黄声腔为主),同时又吸收并融合昆曲、梆子等声腔的音乐因素。由唱腔、打击乐、曲牌三个部分组成。可见,京剧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为主,属板腔体结构,以板式组合、变化形式为特征。 皮黄声腔系统的“皮”即“西皮”,“黄”即“二黄”。
京剧表演有“四功”:唱、念、做、打。 “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是京剧的唱即京剧声腔。
京剧的声腔艺术,既有程式严谨的一面,同时也具有灵活、变格的一面。京剧声腔的唱词,多由十字或七字的诗句组成,有上、下句之分。第一、三、五单数句为上句,第二、四、六双数句为下句。每一句唱词(每一个上、下句)又可分为三个小分句(称句逗)。七字句的分句,是二、二、三的结构,(也就是两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结构的分句)十字句的分句是三、三、四的结构。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用演奏连接。上、下句的结构行腔和落音不同。
京剧声腔的歌唱部位,称之为唱腔,开唱之前和连接唱腔的音乐演奏部分,称之为“过门”,短小的过门一般称为“垫头”,二者都是过门。
西皮与二黄的区别:
“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so~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5”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2”音。
不同的定弦是由于两种声腔的来源属性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这种不同也形成了两种声腔各自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了解了它们不同的风格属性和京胡定弦后,在欣赏与演唱过程中,就不难抓住容易区分二者的另一个特点--过门儿。以〔原板〕的起首过门儿(也就是演员准备开唱前的前奏)为例,无论它以什么样的方法开起,在过门儿结束处,“西皮”过门儿总是归到“1、6”这两个音上,而且用一个起于“do”音又止于“la”音的箭头连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下滑的落音,然后演员起唱;而“二黄”过门儿的结束又总是另外一种形式,即归到“56 5 5 61”这几个音上,三、四两个“5”音用一条连线连接起来,随之进入唱腔。
如果要证实这一点的话,不妨翻看几条“西皮”与“二黄”过门的谱例做一下比较。比如《失街亭》“两国交锋龙虎斗”、《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元宵谜》“那日风波平地起”、《捉放宿店》“一轮明月照窗下”等几段唱腔的起首过门儿,这样,就会更直观、更清晰、更易理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