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巴金为二十世纪的良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3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13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主义思想。无*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作的《灭亡》则把他反*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后期,《火》《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14
《随想录》的出现结束了一个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个“真话文学”寻找与叩问的崭新时代。正是从《随想录》开始,后来的文学再讲假话就相当困难了。即使你坚持说假话,但人们心里那本账却是清清楚楚的。这种开一代文风的作用正是《随想录》的不朽价值之所在。《随想录》的艺术技巧首先是要为上述这一战术目标服务的。正因为权力话语的特征是假大空,因而精英话语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比的真切和朴实。巴金在后记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觉得我开始在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们讲真话。”“我把它当作我的遗嘱写。”因此,说真话,就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一条信条。在作品里则首先表现为巴金以极其严肃的态度毫不含糊地剖析了自己,而这正是考验作者能否说真话的一块试金石。
巴金在认真剖析自己的同时,又以同样真诚、直爽的态度说出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这里蕴含着多少深刻的见解,闪耀出多少思想的火花!诚如巴金在总序及后记中所说:“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它们却都是自己‘想过’之后写出来的,我愿意为它们负责。”不妨说,巴金的《随想录》是以一种写遗言的心态来写的,因而他的真话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冲破思想禁锢的大无畏精神。自1949年后,中国文坛上能如此勇敢说话的,巴金的确是第一人。
人们常说,法国文学史上,卢梭的《忏悔录》出版后,法国文学自此再不敢说假话了。同样地,自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中国文学虽不敢说从此杜绝说假话的作品,但至少说假话要困难多了。
开创中国文学“忏悔”精神的先河
“忏悔”源自西方*教的精神理念,不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固有的。中国的文化中,只有孔子的“耻”的概念与之接近,但内容也不是一回事。巴金是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他在自己的封笔之作《随想录》里很自然地引入了西方*教面临末日审判的忏悔精神,为提高中国文学的精神品位作出了贡献。
中国不是一个受*教影响很深的国家,巴金的忏悔当然也不是向上帝忏悔,正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样,中国人的生命价值观看重的是对历史负责。巴金的忏悔也是向子孙后代、向着历史发出的。
巴金曾这样提起*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他说:“他是19世纪全世界的良心。他和我有天渊之隔,然而我也在追求他后半生全力追求的目标:说真话,做到言行一致。”《随想录》的出版给20世纪中国文坛吹来了一股清风,它使文学既跟*相分离,又跟眼下的光怪陆离的“个人化”庸俗写作划清了界限,他使文学回归到自身那崇高的殿堂,这就是文学与文学家应有的神圣社会责任。而巴金作为20世纪中国人的良心,也随着这部散文集的面世而最终得以完成。
巴金的文学创作还在中西文化结合上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些伟大的创造,使巴金当之无愧地载入中国文学的史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14
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如他自述所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巴金的文学选择一开始就是西式的,率性的,涌荡着二十世纪科学与人道主义思想的风范,半个多世纪以来,像觉新、觉慧、鸣凤、梅表姐、汪文宣这样的艺术形象已扎根在中国人心中,多少青年读者正是从这些艺术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与镜鉴,从而勇敢地跨出那叛逆、反抗与自身价值追求乃至投身*的步伐。
巴金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随想录》,是一部五卷本的忏悔录,是对自身以及周遭问题的深刻剖析与大胆揭示。尽管与年轻时代的信仰已有所不同,但*、坦率、真诚、善良、自律、真理的寻觅与维扬,仍然是巴金先生写作的宗旨。
《随想录》的发表在八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历史回顾与反思的热潮,“说真话”成了全社会率行与唤吁的人格品质。
套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的话“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那是一点没错的。生涯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巴金,他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
爱与恨,泪与血,人性、良知、热诚,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随想录》……这永远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之作,势必如行星常运,放射出他永不熄灭的光芒!
巴金这个笔名得来,据专家研究,是因为先生青年时代酷爱**作家、思想家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的著作,有心追随之,故出此寓意。
这个研究大致不错,但据巴金自己的诠释,意义稍有出入,他之所以取巴姓,则在纪念一位留学法国姓巴的北方同学。这位曾与巴金朝夕相处的同学因人生的苦闷在法国项城投水自杀了。这个消息曾使巴金非常痛苦,由此赋予永怀。
巴金先生是现代中国的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15
套用托尔斯泰评价卢梭的话“十八世纪全世界的良心”来形容巴金先生,那是一点没错的。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金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