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1:5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26
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最初几年需要的是父母的悉心教导,学校能够教授孩子知识,而家庭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没有健全的认知体系,做事情难免会犯错或者是不尽如人愿,这个时候父母采用说教或者惩罚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改正错误并且牢记于心。
虽然道理讲了很多,但是生活中孩子总是会出其不意的制造出许多问题和麻烦,家长也会根据孩子当时的状况来用新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教导孩子。
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就是先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犯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劈头盖脸说一顿,其实这就是对自己管教*的一种情感宣泄。
或者新方法用了两次发现不管用,还是把打骂那一套拿出来,总觉得这种方式能够树立权威最管用,然后又让教育回到恶性循环的老路上去。
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什么教育方式都不如惩罚,挖苦,警告,威胁来的惯用,因为父母一代大多数经历的都是这样的教育方法,一朝一夕很难扭转这种观念。
家长会觉得惩罚才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他“温和”一点的手段对孩子来说就是毫无用处,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惩罚孩子?
家长会说,孩子不罚记不住,或者是逃避父母的管教,如果孩子惹大人生气,就要付出代价,不惩罚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做错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金贵,而且也越来越聪明,不用惩罚的方式他们根本就不听话。
但是无数事实证明,惩罚虽然能够带来一个暂时听话的孩子,还会带来的是仇恨,抗拒,羞耻感。
到头来惩罚总有一天会不管用,当父母最后的杀手锏都用无可用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即将走到“江郎才尽”的地步,无法约束和管制孩子了。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虽然是长辈,但是不能用惩罚来建立威严,因为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如果孩子不听话总是用惩罚来解决问题,孩子也会从无数次的惩罚中吸取经验,慢慢学会如何逃避惩罚或者是内心的叛逆会越积越多。
很多熊孩子并不是家长不管,而是他们会趁着家长不注意的时候就出来捣乱,但是家长说,我也不是上来就发火,道理说了不少,甚至还会和孩子约法三章,但是到最后总是以令人十分尴尬的结局收场。
每次都是以打骂或者惩罚作为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也答应的好好的下次不会再犯,然后真的到了下次孩子还是会我行我素,完全忘记自己上次说的是什么。
孩子会暂时屈从与暴力,但是最后问题并不会解决,而且父母可能自己心里也清楚,一时的惩罚并不会让孩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这就是由惩罚孩子开始形成的恶性循环,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是可以不通过惩罚孩子就能达到管教的目的,让孩子真正改过坏习惯呢?
其实无数的教育专家都有一个教育共识:管教孩子,惩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甚至会让孩子将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从而错失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修正思考错误行为的机会。
所以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考虑有没有方法能够代替惩罚来让孩子改正问题。
有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中就给出了这样几点建议,来看看美国的亲子沟通专家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1. 父母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期望
如果孩子喜欢在公共场合吵闹,父母一般都是用这种方式来惩罚孩子的“等我回家收拾你”先是用言语进行威胁,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停止自己正在做的捣乱行为。
但是亲子专家的建议则是:“父母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立场”要告诉孩子父母此刻的心态是什么,让孩子知道父母现在很不高兴,因为此刻的行为是很不礼貌的,可以明确和孩子说“希望你能在这里安静下来”。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用的就是告诉孩子要怎么去做,而不是告诉他们为什么去做。
而且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会忽略自己的感受,但是表达立场最需要的就是先说明自己的态度,要坦诚的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先把父母的想法先直接的告诉孩子,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顾虑和担心。
同时要记住,表达感受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人格攻击或者是侮辱。
2.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错误
如果孩子犯了错,其实父母不应该上来就指责他们做错了,而是引导孩子将自己犯的错亲自弥补回来,让孩子知道犯了错需要承担后果。
当孩子学会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时,同样也会强化他自己对错误的认知,家长要求孩子停止错误或者做弥补的时候,孩子不听话,也不要马上发火或者是惩罚孩子。
3. 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
接着上面的说,孩子不愿意承担或者弥补错误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用这招试试,可以给孩子两个选项,让他们自己选择怎么做。
好的行为带来积极的反馈,坏的行为带来消极的反馈,选择权交给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如果你××做了,我可以给你买一个你最喜欢吃的零食,但如果你不愿意那样做的话,那今天和明天的零食就没有了。”
其实并不需要父母明确和孩子说哪个是奖励,哪个是惩罚,只要给出的选项有反差,他们自然就会明白哪个是有利自己的,也明白自己不那么做后果是怎么样的。
但是有的孩子还是会选择坚持和父母对着干,那么这个时候父母也要坚持,将自己给孩子的选项后果落实到位,言出必行,决不能孩子一撒娇家长就随便妥协。
4. 父母要采取行动给孩子*
如果和孩子沟通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是无效的话,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采用行动措施,首先要控制孩子继续犯错的行为,比如说孩子喜欢在公共场合吵闹,家长就可以每次吃饭的时候尽量选择单间。
这样通过行动来*孩子的行为,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总是在公共场合不讲礼貌,下次想要出来就很难了,家长需要坚持自己的决定,不要轻易妥协或者是出尔反尔。
让孩子从言语中感受到家长的威信力,否则孩子只会害怕家长动手,不怕家长说话。
5. 父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总是习惯性的做错一件事情,而所有的措施都不管用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要求孩子加入解题的队伍,让孩子和父母站在同一角度上想一想什么方法能够真正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其实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的让亲子沟通达到和谐,而不是创造家长和孩子对立。
如果家长邀请孩子的时候,孩子表示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家长就可以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商量的口吻与孩子进行对话,可以提出几个如何解决眼下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参与决策。
这样他们执行起来也更心甘情愿,而不是有种自己是被强迫的感觉。既然做法都是父母提出来的,自然也要严格遵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选出一个让孩子和家长都满意的做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方面让孩子执行父母的命令。
其实教育孩子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要用孩子犯的错误来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承担犯错之后的结果,承担后果不是包装后的惩罚方式,更不应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自作自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26
通过物质激励来引导孩子,比如说孩子学习不好,可以让他说出一件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他达到某个目标,就实现他的愿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27
首先让孩子帮家长做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其次告诉他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并承担后果,最后告诉孩子怎么弥补,以及怎么去解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27
我觉得是以身作则,这比任何言语都管用,自己给他做一遍,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好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2:28
放下家长的架子,学会与孩子做朋友。在孩子青春叛逆期,家长不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行和方式,很容易与孩子顶牛,彼此站在对立面上。因此,教育引导孩子,先要培养亲近感,先要调整自己,改变思维,试着以对朋友的心态,先做朋友,给予孩子人格上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