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1: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4:57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尚没有CLT酸的生产企业,当时国内使用的CLT酸全部依赖于进口解决,伴随着国内金光红C和橡胶大红LC的合成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内CLT酸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最高年进口量达到220吨;国内掀起了CLT酸的生产和研究热潮,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大学等科研机构先后进行了CLT酸的合成工艺研究,并于1985年在黑龙江肇东化工厂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国内第一条CLT酸工业化装置,采用甲苯磺化路线,总收率在35%左右,该装置因产品成本高,于1991年停产。1990年前后,国内唐山前进化工厂、吉化辽源化工一厂、河南开封染料化工厂、河北秦燕化工有限公司等先后建设了几条100t/a和300t/a生产装置,但是由于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一直不是很好。
1992年国内的青岛胶南化工厂(现青岛天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龙井化工二厂、常熟颜料化工厂等陆续建成了生产装置,到1995年我国已经有8家企业先后进行过CLT酸的生产,表观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600吨/年,1995年实际产量 1269吨。
我国的CLT酸在1994年前后不但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有少量的出口;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同,1995年前后,有几家企业因为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原因先后停止了CLT酸的生产,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不少发达国家关停并转了CLT酸生产装置,再加上国内生活水平的的日益提高,由CLT酸合成的颜料金光红C和橡胶大红LC的使用量的逐渐加大,出口量日益攀升,促进我国CLT酸的工业化生产;1997年我国CLT酸的生产和出口量得到迅速发展,国内CLT酸及其下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在半年时间内价格由1.85万元/吨提高到2.35万元/吨,部分厂家最高销售价格高达2.55万元/吨。在国内多年科研的基础上,河北秦燕化工有限公司、青岛天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化辽源化工一厂等三家企业先后投资扩充了CLT酸其生产能力,成为国内主要的三家生产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到1997年底,我国的CLT酸总生产能力达到5200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CLT酸生产国和出口国。
随着国内CLT酸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饱和,以及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国内的CLT酸生产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价格迅速狂跌,最低达到1.6万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CLT酸的生产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随着常州北美、杭州百合、蓬莱新光等国内颜料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扩充、世界染(颜)料生产中心的东移,国际上许多大的公司如克莱茵、BASF等都先后在中国建立了CLT酸下游产品生产装置,给我国的CLT酸生产业带来了又一次新的机遇,河北秦燕化工有限公司、青岛天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吉化辽源化工一厂都先后将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到2000吨/年以上,考虑到污染、市场等因素,河北秦燕化工有限公司关停了其在河北秦皇岛抚宁的生产企业,并于2002年在浙江上虞建设了5000吨/年新的工厂。2003年潍坊大成化工有限公司建设了一条300吨/年生产线,并迅速将生产能力提高到600吨/年,到2003年底,我国CLT酸的生产能力已经过万吨,达到10600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