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利用哪些途径可以借入资金,这些途径分别有什么优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1:2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05
银行贷款-难度大利率低,
p2p网络贷款-利息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06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
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它可看作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
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
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整个交易的80%以上[1]。虽然我国这
一比例还未达到这么高,但赊销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已被普遍
应用。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大、账龄老化、坏账比
率大,现状不容乐观。将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可以看到:以美
国为例,美国的企业坏账率是0.25%-0.5%,我国企业坏账
率是5%-10%,相差10倍到20倍,差距大得惊人;美国企业
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我国平均是90多天[2]。由于财务
数据的敏感性,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并未公
开(上市公司除外),而且统计年鉴也只是分行业对企业的流
动资产、销售收入等指标进行了统计,没有具体统计应收账款
的数额,所以笔者以上市公司和乡镇企业为例来具体分析我
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
1、应收账款总额逐年递增。应收账款平均年递增率为
20%,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8%。2002年,1334家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额为431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的应收账
款为3.24亿元。
2、应收账款天数递增。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天数年平
均递增率为12.8%,年应收账款天数为179天。而在北美,各
行业应收账款天数平均值只为45天[3]。
3、收账款账龄老化。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逾期拖欠时
间长,账龄结构不合理,蕴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如2002年末
上市公司3年以上应收账款金额总计为234.55亿元,占应收
账款的5.4%,而当期坏账准备金额为86.38亿元,只占三年
以上应收账款余额的37%。
4、关联交易中应收账款发生额过大,利润操纵迹象明显。
2002年度我国上市公司63.43%的应收账款是与其关联交易
发生的,其中与控股公司发生的应收账款关联交易达到
1087.87亿元,占总额的39.71%。
(二)我国乡镇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1、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大。2000年末全国乡镇企
业应收账款余额高达3854.4亿元,占企业流动资金总额的
1/3以上,该比例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
2、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重大。据专业机构
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这一比重一般不高于10%,而
在我国,这一比重高达60%[1]。
3、实际坏账率高且坏账准备未充分计提。实际坏账占应
收账款的比重大且部分企业未计提坏账准备,也不确认坏账
损失,而是使逾期账款长期挂账。大部分小企业由于内控制度
不完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的重视
不够而根本不计提坏账准备,顶多在确认为坏账时直接转销。
绝大部分企业也不确认坏账损失,一些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
按原值长期挂在账上,不做任何处理。
4、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是太大,大部分业务是
采用现销的方式。一些小金额的赊销业务所发生的应收账款
一般能在一年内收回,而大额的应收账款的客户多为老客户
或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客户。
根据对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
国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环节上还非常薄弱。我国企业应
收账款管理现状如何呢现总结如下:
二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企业信用观念较差,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
绝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还基本上是简单的“收账”
管理,根本不存在制定详细的信用*;应收账款日常发生额
的监督和控制;采取严格的逾期账款收回措施这一系列事前
预防、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严格收回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
法。
(一)应收账款管理缺乏事前控制
在应收账款管理的环节上缺乏系统性,只注重事后强行
收款而没有加强产品赊销前的管理,即制定信用*。随着卖
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求
生存、求发展,往往利用盲目的赊销来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产
品品种落后、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积压,一
般没有条件顾及对方何时付款、是否具备按期偿债能力,只要
对方购买产品就行。产品出售以后,当企业资金紧张时就想尽
办法催收货款。这就是说只注重了应收账款对产品的促销作
用,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要求对方及时付款,事前的信用*
管理成为空白。而那些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观
念淡薄也很少制定信用*,只是盲目地去追求扩大市场、扩
大生产。
(二)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不完善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无专人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只是起着
单纯的记录作用,将应收账款的发生额按客户登入明细账,这
种简单的记账式管理根本不能减少坏账风险。
(三)抵押赊销应用不够
抵押赊销是减少应收账款损失风险的一种有利途径,债
务人用固定资产、存货等作为应收账款的抵押物,当债务人不
能按期还款时债权人就可以出让抵押物来保护自己的经济
利益。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对赊购方的一种约束、对赊销方的一
种担保,在西方国家经常被运用,而在我国还极少运用,特别
在中小企业用得更少。
(四)不注重成本分析,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从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来看,必须实现收入大于成本的
效益性,这样赊销才是有利的。赊销可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
长,但与之相关的成本也要相应增加,这就要求需完整地测算
与之相关的付现成本和机会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不能忽略。
赊销程度和赊销方式必须符合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的要
求。对于逾期应收账款的收回,也必须满足收入大于成本的效
益性,即所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
的成本。在我国,企业进行赊销时一般不进行各种赊销方案的
对比研究;在采取各种收款方案时也不进行各种收款方案的
对比分析,只要能收回货款就行。这就是说,我国企业应收账
款的管理基本上还是粗放式的管理,还没有真正确立成本效
益原则。
(五)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相互合作与监督不够
销售部门主要负责销售,它在应收账款的形成中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财务部门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它比销售
部门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客户还款记录和欠款情况。按理
说,这两个部门应该相互合作、相互监督:销售部门将收到的
账款交给财务部门及时入账,使财务部门准确反映应收账款
偿还情况,做好客户还款记录;财务部门及时将客户还款情况
反馈给销售部门,使销售部门能正确选择赊销对象。在我国企
业中,财务部门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记录阶段,未对其进行账龄
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定量分析,难以起到辅助决策与监督
货款回收的作用。
(六)应收账款融资新业务开展不够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社会机制尚不健全,逾期应收
账款的收回基本上靠企业自身,缺乏应收账款的代理和出售
机制。在西方,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种既能减少应收账款回
收风险,又能使企业提前使用变现应收账款来增加收益的好
方法。在我国,由于信用中介机构的不成熟、信用市场的不完
善,企业很少运用应收账款出售、抵借、证券化及代理等新业
务,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对于逾期账款他们只是盲目催收或挂
账不管。
三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业务人员,财务管理的观念淡薄。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一般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
简单的赊销与催款,很多财务人员对信用*是陌生的,更谈
不上制定合理的信用*。一般认为只要有正确记录应收账
款的发生额、应收账款到期时对其进行催款就能减少应收账
款的回收风险。实际上,这只是减少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最基
本的措施。
2、企业经营理念的错误,重销轻收、重销轻管。目前有很
多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往往以优惠的赊销条件吸引客户、
扩大市场、增加销售收入。为了增强竞争力,往往无原则地放
宽优惠条件、无选择性地确定赊销对象,导致账面上销售收入
和利润虚增,实际上收不抵支。
3、企业经营中业绩评价不当。许多企业在营销中将业绩
评价只与销售业绩挂钩,致使销售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
不考虑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盲目赊销。
4、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尚未建
立系统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有关客户的资信资料只是零散
分布在企业各职能部门,缺乏系统的整理、有效的分析和及时
的反馈,因此企业无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无
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变化,不能科学地确定授
信额度,以便将企业信用风险限定在一定程度之内。发生逾期
账款后又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收账*将损失降到最小。
5、缺乏高素质的信用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销售人员。信
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
有专门的信用管理人才和信用管理机构,致使应收账款管理
的事前控制滞后。另外,还有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将产品销售给那些明知没有还款能力的客
户来从中收取折扣或者虚报销售额和应收账款额以造成应收
账款不实。
(二)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视不够,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一直以来,应收
账款的管理都是薄弱环节,直到2002年国家财政部才出台了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及《财政部关于
建立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通知》来指导和规范企业
的销售与收款行为。由此可见,我国*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
视程度是不够的。再者,*还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来
惩治那些恶意欺诈、故意拖欠货款的企业,这就使得那些占了
便宜的企业不断故伎重演,破坏整个社会的信用制度。
2、外部审计机构对新设企业的跟踪审计不够。现在企业
的设立标准越来越低,设立程序也越来越简单,一般企业只须
拿到合法验资报告就可以成立。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由于
验资业务的业务量大,很多程序都简化了,而且出具验资报告
后也没有对新设企业进行跟踪审计,这就致使很多空壳企业、
皮包公司借资注册设立后马上抽走注册资金,到处招摇撞骗,
四处拖欠货款,拆东墙补西墙。
3、缺乏专门的资信统计机构,未建立企业资信库。市场上
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全面统计各企业的资信情况
来建立一个企业资信库。这样企业就难以准确、全面获取客户
的资信信息,而且那些恶意欺诈的企业的信用低劣情况也得
不到全面反映和记录而使其发生*。西方一些发达国
家的信用管理做得很好,每个企业的资信情况都会在资信库
中反映,而且可以被公开查阅。一旦企业出现恶意欺诈,其恶
劣行为就通过网络传播到每个信息使用者手中,银行也会自
动冻结其存款,企业发生*,再难以信用借贷。
4、票据市场不发达。企业可运用的结算方式很多:支票、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证等,但我国
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用到的方式却比较单一,多为支票。这是由
于我国整个票据市场发展滞后,商业汇票不被人们所接受。
5、全民信用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不可靠。目前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一种人人讲信用的风气,公众的信用意识
不强,人们常常会为了占便宜而失信,对此社会缺乏一定的舆
论谴责或惩罚,更谈不上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来约束人们的失
信行为。
四改善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从上到下向全体员工灌输一种正确的经营理念
俗话说“: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那么对于一个企业而
言,经营理念是否正确将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亡。因此,企
业领导者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
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
同目标。有了这个统一的认识,企业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信用文
化,使全体经营管理者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有了这个统一的
认识,各个部门才能在不同的岗位角色中、不同的利益立场上
保持相对的统一。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道出了计划的
重要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
(Action),这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
法[3]。按照该循环法,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就是应收账款管
理的计划阶段,它包括选择赊销对象和制定信用*。
赊销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了信用好的客户可大大
减少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在赊销前应根据客户的现时及未来
的付现能力、经营状况及其发展前景、商业信誉和未来融资能
力等因素判断客户按期偿还账款的可能性,选择还款可能性
大的企业作为赊销对象。为了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企业
可咨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了解其社会信用、信誉及其他相关
信息,通过银行了解其银行信用情况,通过查阅和分析会计资
料了解其经营状况。在确定对象时,对于一些老客户千万不可
麻痹大意,要随时关注其经营状况的变化,切不可因为是老客
户就掉以轻心,特别是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赊销业务。对于新
客户,特别是信息资料不太准确可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
大的潜在客户应采取抵押赊销的方式并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列
示担保物或单独订立保证合同,以便在客户不能按期偿债时
减少损失。
(三)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从企业的组织机构上看,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
信用管理部门来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一些规模很小、业务量
不大的小企业没有必要设立专门部门,但应设立专门岗位。这
些部门可负责调查和管理客户的资信材料、制定企业的信用
*以及监督各部门信用*执行情况。
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一般是财务部门兼任信用管
理的主要角色。虽然财务部门通过对应收账款的记录和分析
可以适当了解到客户的资信情况,但由于信用管理是一项专
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
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因此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
门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途径。笔者认为信用部门的设
置应直属企业最高领导,这样可加强该部门决策的独立性。由
于信用部门的权利较大、作用较关键,所以为了防止信用部门
舞弊,企业领导应直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信用部门的执行情
况进行审核,对信用部门采用公众评估与监督的方式进行考
核,并授权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对其进行监督。
(四)使每笔应收账款都有专人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人
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赊销审批是决定赊销能否发生的
关键环节,所以赊销审批人员应该对应收账款的形成与回收
负一定的责任,每笔应收账款都要有专人负责。赊销审批人员
应该负责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并在销售实现之前按赊
销金额的一定比例向财务部门交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以减少
应收账款收不回的损失。如果赊销人员个人没有足够的资金
来交纳应收账款风险抵押金,则可由销售部门以其周转金代
垫,以后从赊销人员的工资中扣回。若应收账款及时足额收
回,企业不仅全额将风险抵押金退回给赊销审批人员,而且还
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和按该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计
付奖金,做到权责一致,奖罚分明,使赊销人员在追求自身利
益的同时也使企业收益最大化,实现双赢。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绩效
评估指标能指引员工努力的方向。在评价销售人员的业绩时
不能仅仅看他创造的销售额,还要结合和他所负责的销售业
务挂钩的应收账款回收率、坏账损失率及账款回收速度等指
标来综合评判其业绩。业绩好的给予奖金和晋升,业绩不好的
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激励与惩罚并用,调动员工的积极
性。
(六)加强应收账款跟踪管理和定量分析
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包括: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定期对
账、关注债务人的合同执行情况、逾期账款的催收以及坏账核
销。定量分析就是用数字来说明问题,财务部门应该不只停留
在如实记录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定量分析力度。
在总额分析中,应采取一些比率指标,要将应收账款总额与流
动资金总额、资产总额、全年销售收入、企业净资产等相比,同
时该额度也应同去年同期相比,同上几个月余额相比,并作变动趋势分析。在总额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应收账款的余额按
明细科目进行逾期账款率、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坏账率等
重要指标的分析。账龄分析是对应收账总额的质量与价值进
行的重新评价,是判断各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计提坏账准备
和确定何种措施解决呆账的依据。根据账龄分析可以及时发
现有拖欠账款迹象的客户,然后立即采取对应的收账*对
其进行催收。正常催收(1-3月)、打折回收(3-6月)、易货抵
款(6月一1年)、诉讼解决(1年以上)或其他非常手段(2年以
上)等都可以在成本效益原则下作为解决呆账的方法。对拖
欠货款6个月以上的客户,应加大催收力度,执行强制措施,
宜采用易货抵款、诉讼方式和其他非正常手段,而且企业应尽
量避免再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只有这样从严治理应收账款,其
总额和结构才会有较大的改观,而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客
户的信用将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改变社会整体的信用状
况,促进企业发展。
(七)采用应收账款融资以减少风险、增大收益
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是抵借,即企业将
应收账款作为贷款的抵押品,从客户那里得到付款后再到借
款机构还掉贷款;第二是出售,即把应收账款所有权出让给银
行或代理商,由他们直接向客户收款;第三是代理,即中介机
构接管委托人的销售账户,负责销售货款的收回,由企业付给
其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人接管销售账户服务并保证企业免
遭坏账收回,由企业付给其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人接管销售
账户服务并保证企业免遭坏账损失。
利用应收账款融资的优点十分显著:第一,它直接向缺少
资金的企业提供现金;第二,它可以使借入资金迅速增长以与
企业销售额和应收账款的增长相适应;第三,它可以加大应收
账款的回收率,如应收账款代理业务。由于代理机构与银行、
*、*、保险等部门联系密切,收款手段多样化,有多种保
障措施,可大大减少坏账,即使发生了坏账也可通过加入保险
的途径解决,而且这种代理关系由于不是企业直接收账,还可
维护企业与债务客户的关系。不过采用应收账款融资也有一
定的局限性,它必须以发达的信用市场为前提,所以*一定
要加大信用市场的建设力度,尽可能完善信用市场、规范信用
体系。
[参考文献]
[1]方斌,郑方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若干建议[J].财务会计,
2002,(1):28.
[2]齐中熙.蒲小雷答记者问[DB/OL].新华网.2003-1-18.
[3]何红渠,肖绍平.应收账款全面管理的新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
会计,2002,(3):14.
[4]罗智斌.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2,
(10):19—20.
[5]徐艳.中西方信用管理比较[J].会计之友,2003,(2):22—23.
[6]陈荣美.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难点及改进建议[J].上海会计,2002,
(11):74—75.
[7]邵希娟,崔 毅.对增量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的研究[J].上海
会计,2002,(2):33—34.
[8]邓华乔.应收账款代理: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J].财会通讯,
2002,(8):30—31.
[9]张贵有.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成因和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
计,2002,(8):41—42.
[10]任鄂湘.加强企业信用管理,降低企业风险[J].会计之友,
2003,(2):14—15.
[11]张贵有.企业“赊销”时应注意什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3,(3):20—21.
[12]卢国维.亦谈应收账款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3,(2):33.
[13]张连萍.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会计之友,
2003,(2):28—29.
[14]邱梦葵.加强坏账损失的管理[J].财会通讯,2002,(4):53.
(责任编辑:徐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