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壶,阅读,结尾的特点及作用,铁匠的感情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3: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6:40
【习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为惩罚女孩对他感情的“出卖”,强迫女孩在寒冷的冬天用一把大喷壶浇出一片滑冰场来,导致女孩双手被冻伤锯掉,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
B.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男主人公自我救赎,女主人公以德报怨,他们终于赢来了自己心灵的春天,这样的结尾也为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铁匠“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暗示铁匠陷入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回忆之中,直面自己丑陋的人性,迎接自己人性的审判。
D.一个初二男生内心萌动着对异性的美好情愫,结果这份情感被击得粉碎,男主人公走上“报复”的道路。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
E.小说用插叙的手法补充叙述男女主人公年少时的往事,既解开了读者的悬念,还让读者了解到特殊的社会背景,使男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更加合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小说以“喷壶”为中心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对于从未出场而又无处不在的女主人公形象,小说是如何塑造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4)这是一篇关乎忏悔的小说,在人性教育方面的思考也颇有深度。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忏悔并不能抵消他所感到的战栗”这一句话的理解。(8分)
【参*】:
(1)A3分,D2分。【解析】A项中“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分析错误,文中说,当男主人公听说女主人公的双手被冻伤锯掉时,他的内心非常内疚,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D项中“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的分析与本篇小说的写作意旨不符。
(2)①以“喷壶”为中心叙事,设置悬念。文章开篇写一位老者和一位姑娘先后来到铁匠铺要求男主人公打制10只一模一样且一只比一只小的喷壶,这个要求引起了男主人公内心的强烈震动,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喷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伤害,女主人公的家人想报复男主人公,男主人公的自我审判过程,这些情节都是靠喷壶来推动的。③以“喷壶”为中心写人,充分展现了人物形象特点及内心的变化。喷壶见证了男主人公人性的丑陋,也见证了男主人公如何层层敲开自己的心灵,直视自己的灵魂,展开自我审判,走向自我救赎。(每点2分,共6分)
(3)①侧面描写。(1分)小说没有一处正面描写女主人公,她的故事及性格特点是通过男主人公的回忆及结尾处的那封信来表现的。(1分)②对比反衬。(1分)小说中,少年时代“出卖”男主人公的并非女主人公,而是她的亲密女友,与亲密女友的自私、怯懦相比,女主人公显得隐忍和有担当,反衬出她人性的高尚。同样面对年少时“爱过的人”,男主人公狠下心来恶劣报复,女主人公却能以德报怨,人性的对比更显女主人公的高尚。(1分,答出任何一组对比即可)③正面衬托。(1分)在女主人公的反复劝说下,她的父亲及女儿改变了想要报复惩罚铁匠的初衷,并最终帮助了铁匠,父亲及女儿的改变更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宽容和善良。(1分)
(4)【参考示例】小说中的铁匠面对年少时所犯下的罪过,陷人深深的忏悔之中,他希望通过精心打制喷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审判自己的灵魂来赎罪,但仍害怕受害者不接受自己的“赎罪”。(3分)在对自我的灵魂进行审判时,铁匠发现了一个令他更感可怕的事实,他的灵魂里自幼便缺少一种美好的养分—人性教育的养分,这才是他人性丑恶的根源,他为此深感悔恨与不安。(3分)小说启示我们,自幼便要加强人性的教养,荡涤灵魂深处的尘埃,只有这样才可能减少对别人的伤害,减少悲剧的发生,而这远比悲剧发生后再来忏悔有意义,有价值。(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