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3: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23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
第二年,为了巩固汉朝根基,刘邦下令修缮了秦昭王时所筑的秦昭王长城。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
一年后,北方的匈奴进攻马邑,也就是山西省朔县东北地区。
因汉将韩信投降,匈奴南下雁门,围攻太原。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战,却被围困于今山西省大同东北的自登山上达7日之久。最后,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才得以突围。
此后,在惠帝、吕后、文帝和景帝的六七十年间,汉代都对匈奴都采取和亲*。
同时,在汉代文帝和景帝的治理期间,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变得一天比一天强大。但是,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势力也越来越强大,常侵犯汉朝河西一带,劫掠财粮牲畜,*扰汉民农耕。这让汉朝子民很生气。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为使汉朝边疆得到安宁,汉武帝毅然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攻为守,主动出击。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马邑人聂壹,引诱匈奴单于取马邑,又命大将李广、韩安国等率兵30余万埋伏于城外,俟机出击。可惜的是,汉武帝的这一策略被匈奴识破,匈奴带着兵马逃走了。
之后,汉武帝又多次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西征。打败匈奴后,他开始向河西迁徙汉族居民,然后进行农业开发,紧接着在这里驻扎军队,修筑长城,以阻止匈奴的再次入侵。
据历史文献记载,汉武帝派兵修筑汉代长城事件大体可以分为5次,其中大规模修建的就有4次。
第一次是公元前130年,汉代将士在第一次北去匈奴前三年,武帝“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这是对北击匈奴所作的准备工作。
但汉代军士真正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当属公元前127年。在这一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南之战,派两路大军北征匈奴,一路由将军李息率领出代郡向东吸引匈奴主力;另一路由将军卫青率领出云中向西突袭匈奴右部。
卫青领兵出云中之后,沿着黄河向西横扫直至陇西,夺取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又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徙民10万人居往。
又命苏建调集10万人筑朔方城和修缮旧时秦万里长城。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余万。
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团。
而这里的“明年”,便是指公元前127年。
第二次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发动了河西之战,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第二次出奇兵,消灭匈奴40000多人,又接收归降的40000多人,打垮了匈奴右部势力,夺取了又一战略要地河西走廊。
此后,汉武帝依旧移民设郡,筑塞布防,于公元前121年设置武威、酒泉两郡并开始建造东起令居,即甘肃省永登县境内黄河西岸,沿河西走廊,西达酒泉北部金塔县的“令居塞”长城。
关于这次修长城,《汉书·张骞传》记载:“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
在《汉书·张骞传》也有相关的记载:“令居,县名也,属金城。筑塞西至酒泉也。”
这段长城便是汉代河西长城的第一段,这也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二次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
第三次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派大将军卫青率50000骑兵出定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50000骑兵出代郡。
卫青打败匈奴左贤王直攻漠北。在狼居胥山,即蒙古肯特山筑坛祭天,在姑衍即狼胥山西边之山辟场祭地,临瀚海,即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
此次战争迫使匈奴大部退出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西汉王朝随之迁乌桓人到边塞地区作为防御匈奴的屏障,并开始修缮利用秦始皇始建的万里长城。
第四次是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110年间所筑由酒泉西至玉门关这段长城。这也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次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令从骠侯赵破奴大破匈奴,在河西走廊增设张掖、敦煌两郡,“于是酒泉亭障至玉门矣。”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又令赵破奴同王恢“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据此两次历史记载可以断定,此段长城的建筑年代当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110年之间,这便汉代河西长城的第二段。
第五次是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101年间,修筑由玉门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泊的长城。这也是汉武帝时期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又在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之后,修筑了从敦煌西即玉门至盐泽也称“蒲昌海”的长城。
汉代长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