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轮回和佛教的轮回有区别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0:17
印度教的轮回和佛教的轮回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轮回的起因不同:印度教认为世界是由其三大主神之一“梵天”创造的,有了世界才有了众生的轮回;而佛教认为轮回的原因是众生一念妄动而起惑造业,才产生了宇宙和轮回之事,并没有一位实实在在的造物主存在。
2、解脱轮回的方法不同:印度教认为解脱轮回的方法要靠神的恩宠,通过学习知识,在实际中要修苦行才能解脱;而佛教认为解脱轮回的一般方法是修行人断除见思烦恼,特殊方法是修行净土法门,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可出离轮回。虽然佛教也“以苦为师”,但并不提倡无意义的苦行,主要是观察三界之内“一切皆苦”来引发并保持自己的出离心。
虽然两者对于因果轮回报应的理论是相同的,都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但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很大,如印度教主要信仰梵天、毗湿奴、湿婆三位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而佛教认为印度教的“梵天”,也就是大梵天的天王虽然是天道的高级生命,但是仍然处于轮回当中。也没有创造世界的神存在,一起都是众生自作自受,因果规律自然运转而已。每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断恶修善,灭尽烦恼,都能获得解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0:17
印度教以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于是“以无明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业,由业而受果”的轮回圈子于焉形成。此外,印度教以为,“我”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我”而生,人的活动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的人生。由此可知,婆罗门教的轮回观和业力说是恒贯三世,建立在“实有”我思想上,与真我论相结合。
佛教否认“恒常有我”的理论,认为业力并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种生命继起的动力。也就是说,轮回中的“我”,是众缘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体的身躯,与受想行识等内在精神的作用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缘又是其他众缘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缘起性空中不断地刹那转变、聚灭,无法令人随心所欲,故无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如同燃烧中的薪火,尽管一个个的火焰刹那窜起,又刹那熄灭,火的本身仍以一种焚烧的状态继续蔓延。而这个由众缘和合,假名为我的生命,也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承受自己过去的业报,流转于六道之中。所以佛教的轮回观,是在无限时空循环中的三世因果里,建立“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