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披红袍"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1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1
在古代,披红袍一般代表着当官的意思,但也有一些非官场披红袍的情况:
古诗中提到,“一身骨肉最清高,早入黉门姓氏标。待到年将三十六,蓝衫脱去换红袍”。黉门,古时指学校,学生穿蓝衫。由此可知披红袍意味着当官了。
非官场披红袍的情形:古人结婚时可穿红袍,高中状元时可穿红袍和觐见皇帝时可穿红袍进士服。在明代军队中,士兵都穿红袍。
扩展资料:
古人服饰文化:
男服服饰
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给帝王穿着,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女服服饰
鞠衣:为王后率领民妇礼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也是诸侯之妻帮助君王礼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君王及大宴宾客的礼服,也是卿大夫之妻帮助君王礼祭宗庙的祭服。
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也是士之妻帮助丈夫助祭的祭服。
唇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服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2
袍哥会是清末*时期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以下相同)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名称,在其他地区被称为哥老会。袍哥会发源于晚清,盛行于*时期,与青帮、洪门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在清代的四川曾经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组织,在辛亥*之后,它长期成为四川大多数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间接受其控制的公开性组织。袍哥会对四川社会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迹。这一特点,是中国其他任何地区都从未有过的。
在四川的哥老会成员被称为袍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两种解释大致相同。
产生
清朝乾隆以后在四川社会中出现的以劫夺谋生的异姓结拜团体,被称为啯噜,其成员被称为啯噜子。他们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间没有联系,并在陕南、湘鄂西、贵州、云南等地活动。这些游民团伙平时在各州县场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区、或在江、河、湖上,带刀抢掠民间财物,并从事*、杀人、放火、*等各种犯罪活动。啯噜并无严密组织、章程,也无明确*目标和信仰。
嘉庆年间,四川、湖北等地白莲教起义时,大批啯噜子加入,有的还成为主力和首领。随着白莲教起义的失败,啯噜子在各地都遭到*,但仍然在各地活动,还有不少人渗入到清军与衙役之中。为了加强他们内部的组织联系,提高其生存、发展和与官府对抗的能力,他们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传入川的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与联络办法,或直接与天地会徒融为一家,在道光年间发展成为帮会组织哥老会。
哥老会成立的标志的开山堂,即一个哥老会独立组织的成立仪式。最早在四川的开山堂一般被认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永宁(今叙永)郭永泰开荩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信相号召。据后来袍哥首领人物的记述:"会盟者即达四千余人,不久荩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开山立堂者尤以四川为最。"
哥老会产生之后,在各地迅速发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组织,从总的来看,哥老会的发展有三个特点:1、四川数量最多,力量最大。2、在湘军等军营中发展极快。3、哥老会虽然分布面广,但仍有很强烈的反清情绪,咸丰年间爆发的历时6年、以四川为主战场的李永和、蓝朝鼎李蓝农民起义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会。以后的历次以反洋教为中心的反清教案的主力也是哥老会,如"一绅二粮三袍哥",就是四川最大教案大足教案的主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9:52
古代披红袍,一般意味着当官,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非官场披红袍的。
古代诗词中,有诗为证,“一身骨肉最清高,早入黉门姓氏标。待到年将三十六,蓝衫脱去换红袍”。黉门,古时指学校,学生穿蓝衫。古人有言三十而立,年将三十六时,蓝衫脱去换红胞,意即当官了。
从隋朝时期开始,朝廷规定五品以上的*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而唐代四品*的服色为深绯,五品浅绯,也就是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宋代五品*的服色为红色;明代规定“一品至四品,绯袍”,也就是一至四品都可以穿红袍,但是仍需要以补服图案、腰带材质等来判断官位;到清代:废除了服色制度,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服饰颜色不论职位高低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非官场披红袍的情形,结婚的新人当天也能穿一次红袍礼服,状元在游街和觐见皇帝当天可以穿红袍进士服,而明代属火德,军队无论大小,每天都要穿红袍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