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6 08: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15:23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贾岛所作。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寻隐者不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15:24
隐:不仕、避世;隐者:隐士、处士、都是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如陶渊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出名,终身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
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皆不可称为隐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15:24
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如陶渊明。就是指别人看到的他不是真实的他。或者说是隐居了的人,不与世间有太多交往的人。也可以说是隐士。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15:25
隐者除了避世修行的之外,还有一种隐者,是隐者杀手。商末周初,太玄训练的历史上第一支特种部队中,就有一支隐者杀手,一共七个人。这七个人都懂武术和幻术,只是各有所长,他们所学的幻术,主要包括易容、易形、易音、遁形、避水、辟谷、龟息、辟火、土隐、水隐。以易音为例,易音是杀手最基本的课程,也就是通常说的学某个人、某类人或某种动物发声,达到欺骗的目的。这种欺骗往往很有效果,特别是你刚进一个房间,将对方控制住的时候,有可能会被外面的人察觉,这时对方往往不会轻易闯进来,而是先问情况,杀手就可以模仿屋内人的声音说话,效果奇好,屋外的人放松警惕,会自然退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0 15:26
隐:不仕、避世;隐者:隐士、处士、都是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如陶渊明,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