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非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4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3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 资源和环境问题 人口、资源(这里主要指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非洲国家在这三项最基本要素上存在的种种不协调现象,是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特点 从独立至90年代初,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呈日益下降趋势,而人口增长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在1965-1970年间,全非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63%, 而到了1985-1990年间,人口年均增长率却达到了3%。这种高增长率使非洲人口迅速膨胀,从1960年的2·75亿增至1980年的4·68亿,1993年的6·80亿。 伴随人口膨胀而出现的是人口低龄化、畸形城市化和人口素质低下等一系列现象。
1·人口低龄化 在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非洲人每20多年即可翻一番,再加上非洲人均预期寿命属世界最低,人口极度低龄化便成为非洲人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据统计,在全非总人口中,40-50%的人口属0-15岁的幼龄人,只有5%的人口超过65岁。 一般来说, 人口低龄化可为经济发展储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的非洲国家来说,低龄化人口的大量存在却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 首先,低龄化人口的大量存在是人口进一步膨胀的潜在因素。非洲妇女习惯于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一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6个以上的小孩,属世界之最。面对人口膨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不少非洲国家从70年代起就曾提出种种对策来控制人口增长。到80年代后半期,约有3/4 的非洲国家制定了计划生育计划,一些国家甚至确定了本国人口增长指标。然而,各国的计划大多只停留在头上,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它们既没有进行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也没有提供必要的节育工具和药物,从而使人口再生产事实上处于无节制状态。所以,只要非洲国家还不尽快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来认真推行,新的一轮又一轮的人口膨胀便不可避免,人口膨胀对承受能力极其有限的非洲*可能造成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低龄化人口的大量存在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基础差、资金短缺,非洲的教育事业一直很落后。这突出表现在各国的教育基础设施普遍不足。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校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上学的需要。再加上师资、教材和各种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导致非洲国家的大中小学入学率非常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在1989年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年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小学生入学率为71%,中学生入学率为20%,大学生入学率为2·4%。 与独立前相比,非洲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不可谓不大,但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则非洲的差距也相当大。而这种有限的教育资源目前面临的却是大量需要上学的儿童和青少年。所以,用“教育危机”来描述非洲的教育现状似乎并不过分。 最后,低龄化人口的大量存在将加剧非洲的失业危机。由于经济长期不景气,非洲一直是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令各国*倍感头疼。据有关专家调查,非洲各类城镇失业率60年代后半期在10-35%之间;70-80年代,除北非和南部非洲一些国家的城镇因采取*移民的*而使失业率低于10%以外,大部分城镇的失业率在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50%;进入90年代以来,城市的就业机会每年仅增长2·4%,而劳动力的增幅 为3·3%,故城镇失业率一直在3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低龄化人口将一批又一批涌入劳动力市场,这不能不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恶化。这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各国的社会稳定。
2·畸形城市化 从人口的城乡分布来看,目前非洲仍然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低的*。1990年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统计表明,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约1 /3, 其中东非为20%,西非为32%,中部非洲为38%,南部非洲为42%。若从具体国家来看,则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的差异更大,如吉布提和南非的城市人口分别占其总人口的81%和60%,卢旺达、布隆迪和布基纳法索的城市人口则不到总人口的10%。 然而,最令人关注的却是非洲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根据外国专家的研究,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30年间,非洲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5%,属世界最快。 如西非城市人口1960年为1060万,1990年已增至5630万,预计到2000年将达9700万;东非城市人口1960年为570万,1990年增至3270万,2000年将达7360万;中部非洲城市人口1960年为630万,2000年将达4730万。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1960年只有两座人口超过50万人的城市,到1990年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就已达到19个。 法国合作部发展司*米歇尔·塞韦里说,到2020年非洲将有6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城市化本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标志,经济发达的标志。但非洲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却并非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在人口膨胀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的结果。如外国学者对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在70年代的城市人口统计表明,进城的农村人口约占城市人口增长比重的60%。
很明显,这是一种畸形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而且成了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首先,城市人口的畸形膨胀,大大超过了城市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承受能力,使城市在居住、就业、食品供应、交通运输和环境管理等方面面临长期难以解决的种种难题。以居住为例,面对涌入城市的人口浪潮,非洲国家的城市住房成了一大问题。在城市无力提供足够居所的情况下,进城的农民常常是在城市边缘地区盖起简陋的临时住所,贫民窟密布便成为非洲城市的普遍景观。贫民窟内不具备起码的生活设施,饮水、卫生和交通状况十分糟糕。同时,杂乱无章的贫民窟造成城市布局混乱,用地紧张,给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提出了挑战。再一大问题就是我们在人口低龄化中已经提到的就业问题。由于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绝大多数是文盲或缺乏专业训练,择业面窄,寻找工作困难,其结果必然是许多人面临长期或短期的失业。 其次,城市人口的畸形膨胀,也使非洲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受损。在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是主力。他们之所以离开农村,与非洲国家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农村居民生活过于贫困有关。而他们的离去,又使非洲农村有价值的人力资本不断减少,从而使本来就十分落后的非洲农业经济更加缺乏活力。没有活力的农村又往往会迫使愈来愈多的农村青年流向城市谋生,形成恶性循环。
3·人口素质低下 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准三个方面。本文所论述的人口素质主要指人的知识素质。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不仅对个体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也常常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非洲*在独立30多年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伴随人口数量猛增而出现的人口素质低下,这突出表现在非洲国家的文盲人数众多。据统计,目前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5岁以上的*文盲率高达50%, 个别国家如布基纳法索更是高达 80%以上。*文盲率高意味着劳动力素质低。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生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不仅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企业经济的竞争能力,也决定着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非洲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存在,使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竞争乏力,国家发展乏力。而且,由于低素质的劳动力大多只能从事简单技术的劳动,很少能从事复杂的现代技术的劳动,以致在某些现代生产活动领域,不少非洲国家不得不雇佣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员来顶替,本国劳动力却找不到工作。
此外,劳动力素质低下也越来越成为非洲吸引外资的一大障碍。当今国际资本在选择投资目的地时,虽然也看重劳动力价格低廉这一因素,但更看重劳动力本身的知识素质,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科技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人口素质低下,严重影响国际资本进入非洲市场。
二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运行的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与人类对它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便成为各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非洲来说,虽然大自然赋予这块*以异常丰富的资源,但鉴于非洲经济是一种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基础的原料消耗型经济,再加上人口膨胀的压力,以及非洲小国众多而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同样也成为非洲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1·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非洲*以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世界上最重要的50多种矿产,非洲都有。而且,非洲的不少矿产资源,不论是已探明的蕴藏量,还是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不幸的是,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未能被非洲国家很好地开发和利用,非洲因而也未能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例如,黄金和钻石是世人公认的财富的象征,然而,生产世界上近1/3黄金和1/2钻石的非洲却并没有因此富裕,而是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中。这与非洲国家只重视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出口而不重视其合理利用有很大关系。据统计,非洲国家每年矿产品的产值超过350亿美元。但除南非之外,大多数国家的矿产品只是供出口,通过出口来换取外汇,而没有直接转化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有效资源。这种出口型的资源利用,不仅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且不利于非洲国家单一经济结构的改造。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矿产资源基本上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或是其再生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类资源的形成速度与人类的开发速度是无法相比的。例如,石油是2-3亿年前沉积的森林经地质作用碳化而形成的,它的循环时间远远超过了人类的历史。因此,这类资源总是越用越少,并且最终会有枯竭的危险。非洲已有一些国家因过度开采而出现资源枯竭的现象。因此,非洲国家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尤为必要。 2·能源短缺与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农业问题
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撑“天”的产业部门,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非洲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的落后,不仅使“民食”问题面临危机,更使各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一 农业在非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非洲是一个农业生产有悠久历史的*。目前它仍以农业为主体,农业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在整个非洲, 农业从业人员占全洲从业人员总数的70%,农业出口值占全洲出口总值的40%,农业产值占全洲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数字入手作一具体分析。
首先,在大多数非洲国家,农业是提供就业、食物和各种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如前所述,非洲虽然城市化发展速度惊人,但城市人口毕竟只占少数,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农村人口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无非是农、林、牧、副、渔等属于农业领域范围内的活动。因此,农业不仅是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就业和吃饭问题的主渠道,还是为城市居民提供食物、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的主渠道。
其次,农业是非洲许多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非洲属于热带*,适宜许多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非洲国家生产和出口的可可、咖啡、花生、棉花、油棕、剑麻、茶叶、甘蔗、烟草等,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加纳和科特迪瓦的可可,乌干达和布隆迪的咖啡,冈比亚和塞内加尔的花生,乍得和布基纳法索的棉花,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的烟草,毛里塔尼亚的鱼,毛里求斯的糖,索马里的活畜等,是其各自外汇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非洲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没有农业的长足发展。 二 80年代以来的农业危机及其原因
在60年代,非洲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2·7%,稍低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但高于世界农业生产2·6%的年均增幅。在1970-1990年的20年间,非洲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降为1·4%,只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约1/2。 尤其是由于80年代多次特大旱灾的袭击,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纷纷陷入农业危机。其突出表现在农业增长率连年下降,粮食供不应求,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不振。 1·粮食短缺日益严重,饥饿威胁着整个*
50-60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粮食可自给,有的还有余粮出口。然而,从70年代中期起,伴随人口膨胀和农业危机,缺粮日益成为非洲*一个非常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7年统计,在非洲54个国家和地区中,谷物自给率在60%以下、属于极端缺粮的有19个;自给率在60-79%、属于严重缺粮的有12个;自给率在80-94%、属于粮食不足的有11个。三类国家和地区共计42个,占非洲国家和地区总数的78%,占非洲土地总面积和总人口的3/4以上。如果从人均谷物占有量(包括生产量和进口量)来看,非洲的缺粮问题就显得更加严重。如1962年非洲人均谷物占有量还达193公斤,1980年降至186公斤,1987年只剩164公斤。
缺粮现象在进入90年代以后毫无改观。缺粮的直接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受到营养不良和饥馑的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每人每天的食物能量供给量(DIETARY ENERGY SUPPLY)平均为2070卡(KCAL) ,比世界平均数(2660 卡)低22%,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数(3390 卡)低40%。另据统计,非洲的营养不良者1969-1971年间为1·01亿,1988-1990年间增至1·68亿,目前已超过2亿,约占全非人口的1/3;由于营养不良,非洲每年死亡的儿童多达450万;在部分国家里,营养不良导致多种疾病流行,例如,埃塞俄比亚居民中有12%的成年人和40% 的儿童患有程度不同的贫血症。 缺粮使非洲成为全球公认的“饥饿的*”。
由于严重缺粮,非洲不得不依赖大量的食物援助和食物进口。据统计,国际组织和一些富粮国对非洲的谷物援助,1974-1975年度为173·4万吨,占世界谷物援助总量的20·6%;1979-1980年度增加到366·2万吨,占41·2%;1985-1986年度又增至580·2万吨,占53·7%,受援国为49个。 国际性的粮食援助已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缓解粮食短缺的一条途径,另一条途径就是大量进口粮食。如1974年非洲的谷物进口量还只有390万吨,到1993年已增至1820万吨。 进口粮食花费了不少国家的外汇,而这些国家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稳定社会秩序,又往往要拨出专款用于粮价补贴,双重负担成为众多非洲国家财政状恶化的一大原因。
2·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不振,导致许多国家财政收支困难
如前所述,生产和出口经济作物是不少非洲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30多年来,虽然非洲的大多数经济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相当多的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却下降了。
三 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非洲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非洲国家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摆脱农业危机。因为农业发展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世界银行曾对70年代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超过20%的非洲国家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超过3%的10个国家中,有5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3个在3-5%之间,2个低于3%;相反,在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低于1%的13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不到1%。
喀麦隆的例子是更好的证明。它在独立前农业非常落后,粮食不能自给。独立后,*始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基础,大力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从而不仅保证了粮食自给自足,也推动了全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前几年非洲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喀麦隆经济仍能持续发展,与其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不无关系。只可惜象喀麦隆这样的例子在非洲实在是凤毛麟角。
不过,只要非洲国家真正重视农业,以非洲现有的农业潜力来看,发展农业并非难事。拿耕地来说,尽管由于人口激增,人均耕地面积已从60年代初的0·74公顷降至目前的0·3公顷, 但仍高于全球人均0·29公顷的水平。非洲的热量资源也居各大洲之首,95%的土地属热带和*带气候,作物可终年生长。非洲的河流总流经量平均4657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河流总流经量的12%,仅次于亚洲和南美洲,居世界第三位,加上湖泊、沼泽和地下水,非洲也不乏灌溉用水。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预言:到2000年,非洲农业即使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采取任何长期的水土保持措施,并继续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也可养活预期人口的160%;如果能使用基本的化肥和农药,并采取一些长期性的水土保持措施,种植稍加改良的农作物新品种,非洲农业可养活预期人口的580%;如果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 注重水土保持, 并种植优良品种和杂交品种,非洲农业可养活预期人口的1650%。
不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言是否可信,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非洲*确实蕴藏着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然而,如果这种潜力不能被发挥出来,非洲农业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非洲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3
(1)人口增长过快,发展经济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阻碍经济发展;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4)许多国家旱灾等自然灾害严重;
(5)资金、技术缺乏;未完全摆脱殖民经济阴影;
(6)部族内经常发生纠纷,缺乏发展经济的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