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行香子》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56
这首词用了多叠字,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与丈夫死别后的愁苦心情。
前后结句均用排比,加浓了悲凉的后气氛,增强了词的节奏感,音律美。
更专业的赏析 见下文~~~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一次*分离。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转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此刻犹两地分离。浓重的离情别绪,对时局的忧虑,二者交融一起,形诸笔端,便铸就了这首凄婉动人词作的基调。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词作开首,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的两个突出特征落笔。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在词人看来,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色彩,想象相当阔大,由眼前之景,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此外,着一“惊”字,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惊”。词作题为“七夕”,由此可知“人间”的“愁浓”之中也包含了自己,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词人的笔触放得更开,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谓天上。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末三句,“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词人在此继续展开其想象之笔,描述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写自身体验的离愁,和对离愁中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词作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词人继续展开想象。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这里则是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一个“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词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关注之情溢于言表。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甚”字加以强调,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切。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如果没有自己深切的感情体验,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词作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天上人间的遥相呼应,对开拓词作意境,气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阔*襟。此外,本词叠句的运用,口语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词作的感染力。(文潜少鸣)追问你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个
追答饿~~实在不好意思 那个专业赏析找错了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开篇一句写得有神亦有灵气,却无法逐字地直译出来。
“探金英知近重阳”——经查阅资料,有种灌木名叫金英,生长于热带地区,显然与词中的“金英”不符,靖康之耻后徽宗、钦宗二帝被俘,易安等宋臣家眷随着宋高宗南渡,定都临安(今杭州),易安没有去过热带,也没见过这种叫做金英的灌木。词中的“金英”应该是菊花,菊花别名“金蕊”,而在重阳前后开放的也只有菊花。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重阳,是一个赏花饮酒的节日,绿蚁在古诗文中泛指新酿之酒。天凉了,易安穿上新衣,品尝着新酿的酒,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易安这酒是越喝越暖了吗?不是的,后面紧接着以“风、雨、凉”三字写出了当时之心境,无限之凄寒。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秋色渐晚,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早已凋残,落叶零落,枯木枯枝,这样的院落已经够悲凉了,更何况又是黄昏时分,夕阳残照里易安酒醒了,想起往事,如梦前尘。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夜长人未眠,明月照在床上,那空出的位置已是永久的空缺。听着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那是谁家的巧媳妇在为夫君准备寒衣?丛中的蟋蟀也不再欢畅地唱歌了,声音越来越小,这已是最后的哀鸣。
全词读解完了,我并没感到轻松,一颗心渐渐的沉下去、沉下去,已是小雪节气了,天气阴沉沉的,却不下雪,冬天是如此的死寂,而钢筋水泥丛林里的生活又是如此的嘈杂,躲不开,逃不掉。现代人已经写不出唐诗宋词的清丽诗句来了,不是因为远离了诗,而是远离了如画之山水,天籁之清音。于是,诗便将我们遗落在这浮躁的21世纪,任凭寻寻觅觅也再难相遇。
参考资料:更专业的没有找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11/14/1124634_100180363.shtml 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