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4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06
原因: 黄河断流的原因有来水偏少、用水浪费及缺乏统一管理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因地而异,而且影响深远,补救困难。河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和全面加强管理。 黄河断流的原因有来水偏少、用水浪费及缺乏统一管理等,但根本的原因是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黄河供水地区耗水量由50年代的年均122亿立方米增加到90年代年均3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占全部耗水量的92%。在天然径流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入海水量逐年减少。 河流入海水量减少,意味着河流流量减少,以致在某些时段及河段出现断流。像黄河这样多泥沙河流,流量减少首要的影响是导致河流输沙能力成倍下降,其带来的潜在危险,远远超过断流现象的影响。流量减少,输沙能力锐减,泥沙淤积加重,使河道排洪能力下降,同流量水位年均上长值显著提高。这对防洪是潜在的最大危险。 其次,入海流量减少,对水质污染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两岸生产发展、人口增加,排人黄河的污水有增无减。据初步统计,每年近50亿吨。由于河流流量减小,难以稀释入河污水,水质变坏是显而易见的。 黄河少水和断流使该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生态种群和遗传基因多样的丧失均是无法补偿的。 通过水利工程自河流大量引水及改变天然条件下的水沙过程,必然引起河床演变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以致全面影响河流系统,水资源利用规划如缺乏这方面考虑,往往事与愿违。大量实践表明,河流水资源而异,而且影响深远,补救困难。由于我国北方严重缺水,有关部门还想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在黄河泥沙尚难有效控制的清况下,如按此规划来利用黄河水资源,能否实现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令人担忧的。 发展生产要消耗资源,但更主要的要靠科技进步。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基本上还靠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引黄水量。上游灌区单位面积耗水量最大,灌溉面积占全流域27%,但耗水量占全流域灌溉耗水的44%,总的来看由于渠系工程不配套,管理粗放,水量浪费严重,农灌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 工业用水在数量上远小于农业用水,但也有节水潜力,应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及污水处理后再排人河道。 河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除重视科技进步以外,还有赖于全面加强管理。 我国水资源缺乏,但水量浪费却很严重,管理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管理应包括工程的配套维护、河道的观测治理、水库高度运用。水情预报。水污染的防洽等,甚至还应包括水土保持在内。 为实现河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增加科研投入和切实加强管理,今后,不宜再在干流上修建大型水库,应严格控制引水,逐步实现原计划的全流域梯级开发。 季节:春季和冬季 河段:黄河流域下游河段、中游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和三门峡库区、上游的宁蒙河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06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的水均衡处于负均衡状态,只有丰水年份才出现正均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干旱化趋势加剧,大量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沼泽湿地失水严重,一些外流湖变为内陆湖,生态环境退化。此外,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引起冻结层疏干;开采砂金对河谷平原区含水层结构彻底破坏,切断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系统的补给;过度放牧对草场植被破坏,造成草场退化,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黄河源区水环境恶化。黄河源区黄河断流是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一是青藏高原隆升河流侵蚀下切作用强烈,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含水系统遭受破坏,湿地、湖泊缩减,造成水资源调蓄能力降低,当冬季地下水调节量不足以维持径流时,出现断流;二是植被退化,土壤涵养水分能力降低;三是气候原因,冬季极低温造成河流“连体冻”式断流。今后黄河发生断流的频率将会增高。黄河源区黄河断流原因的查明,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以及对当地农牧业布局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07
从1972年到1997年的26年中,黄河下游有20年出现断流,其中1991年到1997年的7年中有6年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有关专家估计,按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2000年以后黄河下游将会年年断流,至少10年中要断流*次。 万里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呢? 黄河断流,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曾是林草茂密的地区。但千百年来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森林遭砍伐,草地被开垦,到处是荒山秃岭,水土大量流失,蓄水保水能力大大降低。雨季洪水汛猛下泄,旱季土干泉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