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4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51
鸭窠围是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名篇《鸭窠围的夜》中的一个地方,《鸭窠围的夜》则是他的代表作《湘行散记》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湘行散记》最初其实并没有用这个名字,而是称为《湘行书简》,写成于沈从文1934年从北京回湖南沅陵看望病重的母亲时。
当年,沈从文乘车到达湖南桃源后,“陆路走尽却溪行”,登上了一条沿沅江(沈从文习惯上称之为辰溪)逆流而上的小船,因为小船是逆浪而行,天公也不做美,四五天之后才到了他笔下的鸭窠围。
在沈从文的目光中,鸭窠围“是个长潭的转折处,两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头上长着小小竹子,长年翠色*人”。他是在黄昏时分来到鸭窠围的,所以彼时“两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但给他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两岸高处去水已三十丈上下”,“俨然悬挂在半空中“的一座座“在黄昏里看来如一种奇迹的”吊脚楼。
但是,无论现在还是百年前,沅江岸边都没有一个叫鸭窠围的繁忙热闹的小码头,根据沈从文在《鸭窠围的夜》中的描写来看,文学世界里的鸭窠围应该是现实世界里的鸦角洄。
鸦角洄的洄乃是指回旋的水流,《诗经》名篇《蒹葭》有“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诗句,以水域之名给附近的村落小镇命名是国人习以为常的作风,但鸦角还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关于鸦角洄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说法,此处水域“两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整个地形看起来颇像汉字丫的样子,于是得名丫角洄,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鸦角洄,岸边的小村镇就顺其自然地以此为名了。
鸦角洄现在是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只有七八户人家,二三十口人,在行政上是一个村民小组,属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陈家滩乡砚石溪村。
和沈从文一样,我们也是在接近黄昏时到达鸭窠围,即鸦角洄的,但我们到达的时间应该比他当年要早一些,季节则正好相反,不是“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的冬天,而是“烈日炎炎似火烧”的盛夏。
我们先乘车到达了沈从文当年的目的地沅陵县城,随之从宽阔的国道转入了沅江边只有两车道的沿江公路,接着在北溶镇朱红溪舍陆登舟,顺流而下,于黄昏来临前在鸦角洄舍舟登陆,然后拾级而上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鸭窠围。
我们所走的台阶就在丫字地形的右边,台阶两侧的岩石是黑红相间的,不远处的吊脚楼下的则呈桔红色,沈从文当年之所以感觉鸭窠围的岩石“黛色如屋”,一个原因应该是夜幕降临时红色也会沦为黑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看到的那些黛黑色岩石已经随着五强溪水库的建成沉入了水下。
我们晚上要住的吊脚楼就在台阶尽头处,依山势建在山坡上,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是用木材盖成的。之前在桂林、丽江等地应该也见过类似吊脚楼的建筑,但湘西苗家风格的吊脚楼这是第一次见到,耳边自然而然地响起了*的歌声:小背篓,晃悠悠,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多少次梦中尿湿了妈妈的背,多少次走出背篓来光着脚丫走……人说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的歌里,此言不虚也!
吊脚楼前有狭窄的小院,细长细长的,同时也是通往旁边人家的过道,小院的外围修着栅栏,栅栏下面就是陡峭的山崖,山崖的土壤虽然并不肥沃,却也生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沈从文在《鸭窠围的夜》中写到的翠色*人的竹子,但映入我眼帘的并非小小竹子,而是入云参天的修竹,也许此乃沈先生当年看到的竹子的子孙们,若真如此,绝对是出于蓝而胜于蓝了,那颜色,那身姿,那气势,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一旦与之邂逅,定会终生难忘……
房东是一对淳厚质朴,热情好客的中年夫妇,他们一直居住在外人看来颇为神秘的鸦角洄。房东大叔告诉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五强溪水库没有修建时,沅江江面比现在要窄的多,风浪也要大的多,江上行船自然就危险的多,但是,那时的鸦角洄却繁华热闹的多。
房东家的吊脚楼当年并不是最靠近江水的建筑,下面还有好多人家。彼时,鸦角洄有一二百户,真的像沈从文笔下所描写的那样灯火辉煌,人声喧嚷,那个年月早已不是旧中国时期,吃荤酒的事当然已经销声匿迹了。
关于鸭窠围的吊脚楼,沈从文还有着这样的描写:这些房子同沿河一切房子有个共通相似处,便是从结构上说来,处处显出对于木材的浪费。房屋既在半山上,不用那么多木料,便不能成为房子吗?半山上也用吊脚楼形式,这形式是必须的吗?然而这条河水的大宗出口是木料,木材比石块还不值价。
虽然沈从文将鸦角洄错听成了鸭窠围,他对这个码头上下的描述却是丝毫不爽的。
房东大叔说他当年就是在鸦角洄码头做木材生意的,既从山里往外贩运木材,也在码头上做装卸工人。五强溪水库建成后,鸦角洄码头被淹没了,他只好转行经营木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手糙糙十指黑”,辛辛苦苦地供养着一家老小。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后,他们两口子搞起了渔家乐,一面进行鱼类养殖,一面开展垂钓服务,忙得不亦乐乎,赚得盆满钵满,觉得非常满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0:52
现在是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只有七八户人家,二三十口人,在行政上是一个村民小组,属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陈家滩乡砚石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