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2:1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7:59
1、 焦虑的心理大于学习的心理
很多时候,孩子会想要得到更好的成绩,看到同龄人的试卷分数上比自己高,看到同龄人一直都在学习,看到红花榜上别的小朋友的红花比自己多,于是自己就会想要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争取追上其他同学的步伐。
孩子能够看到别人的努力,以此来激励自己,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的激励已经变了味,在有的孩子眼里,别人的努力成为了更重要的事情,自己要做的就是盯着别人的情况,想着别人比自己成绩好。这个时候,其实孩子已经形成了焦虑的心理,而这种心理要远远大于学习的心理。
孩子将心思放在看到别人的努力上,对自己的学习看作是一种追赶的行为。这会让孩子处于焦虑状态,并且这种学习效果并不好。这才会使得孩子很努力但是永远学不好,因为他的心思放在追赶别人上了。
2、 处于瓶颈期,无法突破自己
有的孩子确实认认真真在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记在脑海里。但是,等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孩子就会停留在一个阶段,成绩怎么也上不去,这就是孩子的学习遭遇到瓶颈期了。但是孩子没有找到方法突破瓶颈期,因而无论孩子怎么努力学习,他也走不出这个圈。
难以走出瓶颈期,是因为孩子在学到了一定的知识知识以后,他们会更愿意相信自己学到了很多,并且要保持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不敢再去尝试新的知识,突破自己的学习氛围,一直在原地打转。
3、 泛泛而学往往得不到精髓
现实中,一些孩子却总是泛泛而学,他们想要学习很多,每天为自己安排了很多课程,做很多笔记,老师提到的每一个点都要记住。
但是,一直追求学习到全部的知识,会更加容易忘记,从而导致学到的东西更少。因为学习很多知识,所以需要记的就很多,但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有时候无法记住那么多,就只能记住一些表面的东西。这个时候,孩子的脑中就只留下一些表层的知识,而没有精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0
一,努力不够。短时间的努力,不会有很快的效果和明显的提高,要继续坚持下去,当积累了一段时间后,就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0
这有可能是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对,或者是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要让孩子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1
第一点,学而不思,急于掌握知识,但是却不动脑筋思考。这样囫囵吞枣,却不能掌握做题方法,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依然不能举一反三,都是源于他们不善于思考,不懂得总结。对于这点,建议孩子做题时不要求多,而是要针对一道题多想一种解题方法,另外一定要为孩子准备错题本,把错题勤归纳,尽量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优秀的学生之所以能保持好成绩,是因为他们通过做题把知识点吃透了,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8:02
那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要先理解,再去记忆,再做练习巩固。再看看别人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