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4 11:1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22:19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苏联属于发达国家。
虽然苏联在二战后是一个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却在二战后经济急剧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1、基础太弱了。
十月*后,苏联在当时沙俄的基础上建立,当时本身国家基础很差,沙俄是当时欧洲最穷,最落后的国家,因此,可以说一贫如洗。而且,此后历经内战、二战,国家更是被打成了废墟,这就使得苏联基础很差。
2、经济结构失衡。
一个发达国家,最基础的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以评判国家发展,居民发展指数。虽然苏联当年为超级大国,但是却明显的头重脚轻。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落后,所以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很差。
3、只有军事发达。
在苏联时代,除了重点地区,如俄罗斯欧洲部分,还有乌克兰部分地区比较发达外。整个大部分还是非常落后的,而且苏联是勒紧裤腰带来援助其他弱小亚非拉国家。国内生产得不到改善,除了军事领域大量的投资外,很少有资金投入其他的部门。
扩展资料
苏联解体的背景: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此时,苏联的特权阶层羽翼丰满。
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层发展到300万人之多。苏联的特权阶层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但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同时引发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领域,实行*“多元化”和多党制,削弱和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反对派趁势崛起,致使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22:20
苏联从始至终都只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看综合指数的,单论经济沙特比一大圈发达国家要强但是沙特属于发展中国家!更别说苏联经济主体和沙特差不多。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22:20
当时苏联拥有极高的人类发展指数,重工业和军事是世界领先的这无可争议,具有向全球投放力量的能力。农业是完全机械化的。苏联的GDP在鼎盛时期是美国的65%,人口大致与美国差不多。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虽然不如欧美,但是差距没有那么大,而且苏联的医疗、教育、住房都是免费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22:21
苏联绝对是发展中国家, 首先请superlot先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发达国家是什么标准,绝对不是仅仅看GDP、人均收入这些经济指标,而是人类发展指数。具体请楼主看百度百科,不要被误导。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22:21
看从哪一方面来说,从国家角度来说苏联的经济总量一度达到美国的百分之八十,算是发达国家了,但是它重工业经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民生一直未得到改善,这也是它日后解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