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时的质量通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1: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2:51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陕西电力建设总公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八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一直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工程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防治工程质量通病是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职责。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有效根治质量通病,制定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钢筋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原材料
1、表面锈蚀
(1)现象
钢筋表面出现*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
(2)原因分析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3)预防措施
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
(4)治理方法
淡*轻微浮锈不必处理。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混料
(1)现象
钢筋品种、等级混杂不表,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
(2)原因分析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清;技术证明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
(3)治理方法
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该钢筋做出记号,以备用料时提配注意,已用出去的混料钢筋应立刻追查,并采取防止事故的措施。
3、原料弯曲
(1)现象
钢筋在运至现场发现有严重曲折形状。
(2)原因分析
运输时装车不注意;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
(3)预防措施
采用专车拉运,对较长的钢筋尽可能采用吊车卸车。
(4)治理方法
利用矫直台将弯折处矫直,对曲折处圆弧半径较小的硬弯,矫直后应检查有无局部细裂纹,局部矫正不直或产生裂纹的不得用作受力筋。
4、成型后弯曲裂缝
(1)现象
钢筋成型后弯曲处外侧产生横向裂缝。
(2)防治方法
取样复查冷弯性能,分析化学成分,检查磷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检查裂缝是否由于厚先已弯折或碰损而形成,如有这类痕迹,则属于局部外伤,可不必对原材料进行性能复检。
5、钢筋原材料不合格
(1)现象
在钢筋原料取样检验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原因分析
钢筋出厂时检查不合格,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
(3)预防措施
进场原材料必须送样检验。
(4)治理方法
另取双倍试样作二次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允许使用。
(二)钢筋加工
1、剪断尺寸不准
(1)现象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断钢筋端头不平。
(2)原因分析
定位尺寸不准,或刀片间隙过大
(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其尺寸,调整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
(4)治理方法
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
2、箍筋不规方
(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2)原因分析
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样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3)预防措施
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4)治理方法
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1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进行弯曲调整,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重新弯曲。
3、成型钢筋变形
(1)
钢筋成型时外形准确,但在堆放过程中发现扭曲,角度偏差。
(2)原因分析
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钢筋碰撞成份;堆放过高压弯,搬运频繁。
(3)预防措施
搬运、堆放时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尽量按施工需要运送现场并按使用后堆放,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三)钢筋安装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1)现象
在楼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里安放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原因分析
成型工序能确保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安装质量影响因素有两点,多根钢筋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
2、平板保护层不准
(1)现象
浇灌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或垫块垫得少。
(3)预防措施
检查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多。
(4)治理方法
浇捣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3、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直。
(2)原因分析
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化,或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滑及时校正。
(3)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固定好,浇捣混凝土前再重复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
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4)治理方法
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紧焊接联系。
4、同截面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中规定数值。
(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其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对于接触对焊接头,凡在30d区域内作为同一截面,但不得小于500mm,其中d为受力钢筋直径。
4)分不清钢筋位在受拉区还是在受压区。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搭配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搭配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
2)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4)如分不清接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接受压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理解不同(表现在取料时,某分号有多少),则应讨论解决。
(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和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情况经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接。
5、露筋
(1)现象
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3)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要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值。
(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找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厚混凝土结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浆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护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采取措施补救。
6、钢筋遗漏
(1)现象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
(2)原因分析
施工管理不当,没有事先熟悉图样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
(3)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熟悉图样,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样相符。在熟悉图样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无遗漏。
(4)治理方法
遗漏掉钢筋要全部补上,骨架结构简单的在熟悉钢筋放进骨架即可继续绑扎,复杂的要拆除骨架部分钢筋才能补上,对于已浇灌混凝土的结构物或构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要通过结构性能分析确定处理方法。
7、绑扎节点松扣
(1)现象
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节点松扣或浇捣混凝土时绑扣松脱。
(2)原因分析
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
(3)预防措施
一般采用20~22号作业绑线,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5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紧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4)治理方法
将节点松扣处重新绑牢
8、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1)现象
柱钢筋骨架绑成后,安装时发现弯钩超出模板范围。
(2)原因分析
绑扎疏忽,将弯钩方向朝外。
(3)预防措施
绑扎时使用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柱心。
(4)治理方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除,调准方向再绑,切忌不拆除钢筋而硬将其拧转这样做,不但会拧松绑口,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
9、基础钢筋倒钩
(1)现象
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的网时,钢筋弯钩平放。
(2)原因分析
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
(3)预防措施
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产生露筋钩现象。因此,绑扎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4)治理方法
将弯钩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重新绑扎。
10、板钢筋主副筋位置放反。
(1)现象
平板钢筋施工时板的主副筋放反。
(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
(3)预防措施
绑扎现浇板筋时,要向有关操作者做专门交底,板底短跨筋置于下排,板面短跨方向筋置于上排。
(4)防治措施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应及时重绑返工。如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
二、常见模板:木模板、组合胶模板等,模板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整合篇如下: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表面出现蜂窝、孔洞、露筋单位那个现象。
2、产生原因:
(1)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
(3)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
(4)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5)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6)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正确,认真制作定型模板;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2)钢模板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堵漏;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轴线定位产生误差;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
(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进行技术交底;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
(4)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三)、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
(2) 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3)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2)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3)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4)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四)、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
(5)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露天而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
(5)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
(6) 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五)、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力水清扫,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六)、脱模剂使用不当
1、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2)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七)、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1、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2、原因分析
(1)支撑选配马虎,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
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
(4)支撑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八)、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1、现象
由于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
(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三、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蜂窝
原因是砼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砼塌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砼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1)控制一次下料厚度,不宜超过500mm;(2)对柱、墙根部采用砂浆封堵;(3)认真振捣,防止欠振、漏振。
(二)、露筋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1)保证垫块厚度、位置、数量等正确且应牢靠固定;(2)砼浇筑时看筋人员应认真检查,及时修理;(3)振捣时应认真操作,确保不漏振、不欠振。
(三)、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砼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1)对侧模拆除不易过早,强度至少应达到1.2N/M㎡后方可拆除且应保证不缺棱掉角;(2)拆模时不易用力过大,边角部位严禁撬动;(3)在浇筑砼时应对模板进行浇水湿润。
(四)、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或墙内预留尺寸较大,操作人员误判为门洞口而造成振捣不到位。
防治措施:砼浇筑前应对砼浇筑负责人进行认真交底,现场摸底,了解特殊部位结构特点,认真振捣并安排专人在下层检查模板。
(五)、缝隙与夹渣层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防治措施:(1)浇筑砼前应对施工缝处进行认真处理、清理,安排专人进行检查;(2)按要求加水泥净浆或同标号砼剥离石子的水泥砂浆进行铺底。
(六)、梁、柱节点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防治措施:验筋时应对该部分进行检查,对刚度不够或尺寸不正确的应立即进行加固、返修。
(七)、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过大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找平。
防治措施:(1)为保证梁板平整及标高,在浇筑前应在四周墙体、柱插筋上抄出50线,采用拉线与标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同时采用铁插尺进行检查砼厚度;(2)认真抹面、找平。
(八)、砼裂缝
由于砼收缩而产生,消除或减少措施:应采取二次振捣、二次抹压的方法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