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14:2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1:17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但在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又加上自己的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师道尊严”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对那些学习不好或表现较差或偶尔会犯错误的学生,时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动不动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或排斥学生,轻者侮辱学生人格,重者造成学生伤亡事故。这些我们从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都时有看到,给人震撼。虽然老师本身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愿望,但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做法显然已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严重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失去希望,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惨痛的教训应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都的重视,引以为戒,多学点有关的法律知识,坚决摒弃传统的不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的“师道尊严”思想。 作为一个教师,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学生,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也有可能是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怎样面对这些学生?我认为:正因为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作为教师就必须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学生,研究学生,要用“心”去教育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收教师的教育,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一、“爱心”,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爱的越深 ,教育的效果就越大。当然,教师的爱要细致而严格,爱学生不是一味地溺爱学生,而更要有严师之威,不仅要给各类表现好的学生,更要给所谓的“后进生”以教师之爱。在班级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和营造一种平等、和睦、友爱的氛围,让班级充满集体之爱。但仅有爱是不够的,教师更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明确人生的价值,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把学习与国家建设联系起来。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负责班级的一份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感到作为班集体一分子的光荣,例如,在课堂提问中,要设计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使“后进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文体活动中,要让各类学生都有参于活动、施展才能的机会;在座位安排上,努力做到男女平等,“好差”平等,使“后进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对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充满热情地去关心、教育。把爱渗透到教育工作中去,教师的工作就会取得成功。 二、“诚心”,是教育成功的出发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1:18
对待学生,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俗话说的“严师出高徒”还是有一番道理的。作为教师,应该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作为一种责任。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学习效率高。只要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考试的时候没有遗憾,考完试后没有悔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他不单不会记恨于“严师”,而且会渐渐体会到“感恩”的涵义。回忆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难道不是如此吗。 2.在课堂之下,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交谈的时候要请学生坐下,让他感觉你是将他平等看待的。不要让话题总在学习上打转,不然会弄巧成拙。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师生间的距离也就会越来越远,教师在学生心中也就没有了“威信”,学生自然随时抵触了。在我看来,这种交流、沟通如果称作“聊天”会更合适一些。你们之间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流行时尚等等。还可以互讲故事、互述经历……至于“学习”,只在关键时刻,以物指人,讲几句经典、哲理的话就可以了。多关心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很努力而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只要能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看到、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他们自然就会尊重老师,不会“闹课堂”啦~[切记:千万不要对学生大发感慨地说自己有多么地爱他们,否则学生会认为这个老师很“虚伪”的,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你的 实际行动! 3.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但不能失去求知的本能。时代在更新,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教师,都应该有所涉及。不要让自己的学生觉得老师“什么都不懂”,在学术方面也应如此。你要随时充满危机感,不断充实自己,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被学生问倒! 4.学生犯错,绝对要受到惩罚,绝不能姑息,只是要注意惩罚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性。病人有病,医生得对症下药;(同样)学生的思维上出了问题,教师也得“对症下药”。比如:对于好玩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个人规定:“任务(如:作业、背书;下同)完不成,不许上体育课(或者课间去办公室补作业)”;对于“好吃懒做”的学生可以规定:“任务完不成,吃饭的时间去办公室补完”……其实,大多学生为了自己的“那些爱好”都会乖乖的完成任务,至于那少部分“个例”,可以采取“单独谈话(先加以“思想”教育,再宽限期限”)”的方式使其乐观、顺从、主动的完成任务。 5.教师自身看法要改观。如果是班主任,则凡事应多闻、多问。尤其是“课任老师”和年轻老师应注意:应让自己在某些事情的管理上像个班主任。比如:教室不干净,过道里垃圾碍眼,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仅仅只是课任老师而“视而不见”,假想那教室是你自家,你会视而不见吗?;应让学生先立即清除垃圾,再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 你要留学生一个整洁的形象,还要留学生一个刻苦、勤奋、乐观、自信的榜样。这样的教师是受学生尊敬的,被同行效仿的典范!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关心、爱护、指导和帮助等方面所表现的接受、反感、恐惧、紧张、抑郁、对抗等方面的关系。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达到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作为老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也就是说要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每一个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多用一些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话语。不能以貌和成绩取人,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按照教师职业规范去行事,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决不能利用师生关系为个人谋私利。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有的学生因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程,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其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身心最深刻的影响莫过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强烈的刻苦钻研精神,勤奋拼搏的意志力,严格的自律、科学的态度是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修养.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身为人师,自身的言行就与一个班集体的风气密切相关。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必须深入学生,融入班级中去。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增加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另一面,从而形成一种信任、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 再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致使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使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进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标准,实施多渠道素质教育,真正实现“转化后进生”,最终做到“没有后进生”。 最后,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丛“主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即提倡以“对话”为内在精神,从非对话时代走向对话时代。如果说以前的知识教育、个性教育、融合教育都是主体思维的产物的话,那么对话教育倡导的则是一种超越主体的关系型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学生、知识,不再是一个个独立、封闭的个体,他们在开放而又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着对话、沟通和交往,彼此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对话”精神的引入,使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接受教育。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发展、知识结构等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作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使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达成融洽、和谐,从而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1:18
我自己所在班级就有这种现象,似乎学生有“欺软怕硬”的倾向。我仔细研究过,总结如下: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1:19
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及要求,我们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不是违背了某些法律或者其他的,我们就要认真的去对待。细心,认真,老师也是很高兴的。才能营造一个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