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3: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57
慈禧太后一生掌权,统治大清帝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慈禧太后一手遮天,权力甚至大过了皇帝。可是,读者们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即慈禧太后为何不像武则天一样登基称帝呢?难道她有苦衷不成?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真女皇,两个半拉子女皇。为何这样说,因为除了武则天之外,这两个“半女皇”,一个是汉代的吕后,另一个则是清朝的慈禧太后。
自咸丰皇帝驾崩以后,由于刚继位的同治皇帝年幼,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便开始垂帘听政,共同裁断国家大事。
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帝国所有的权力开始集中在慈禧的手中,在慈禧太后权力的阴影下,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都要规规矩矩的“听话”,甚至同治和光绪皇帝还要称慈禧太后为“皇爸爸”。
在清末,朝廷大臣眼中只知有太后垂帘却不知有皇帝当政,慈禧的守旧,奢侈和妄自尊大,也是清朝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然而奇怪的是,慈禧太后的权力如此之大,可她却并未如武则天一般称帝,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若是想要揭开慈禧不称帝之谜,还需要从古代封建王朝的家法和国法说起。我们都知道,自从暴秦被推翻之后,直至汉武帝时期,才真正的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从此也奠定了中华两千年遵循儒家传统的基础。
孔子的儒家理论一直被后人推崇,在宋代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呼声中,后代的帝王统治者们开始把“人伦纲常”、“忠孝为先”、“君臣父子”推上了高峰,甚至达到了苛求的地步。
这种观念从宋代以后一直到明清两代尤为最甚,忠君爱国、长幼尊卑的观念深入人心,甚至在法律上也有所体现。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下,无论是军事、*、民生、家族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因而国法与家法两大*也随之诞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与家法都是在维护“君权”的神圣,从而达到维持朝廷稳定的作用。
明清时期一直是封建皇权最为鼎盛之时,因此,统治者们对于家族的管理也开始重视起来。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朱元璋设立了专门管辖皇族的大宗正院,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宗人府,以此来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等事宜。换句话说,凡是皇家的宗亲勋贵们的“家事”,通通由大宗正院管辖。
明朝灭亡以后,入主中原的清廷延续了明王朝很多适合统治的制度,“宗人府”制度也是其中之一。清代的宗人府机构都是由王公贵族掌控,被称之为“宗令”,凡是皇家内部关于家族的事宜,都必须由宗令点头承认才能生效,除此之外,“宗令”的下属们也多为是皇亲国戚,他们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在皇室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宗人府也是当时皇族中最高的*权力机构。
慈禧太后掌握着大清帝国的最高权力,可她手中握着的无非是“国法”,真正的“家法”话语权还是由时任宗令的奕誴定夺。毫不夸张的说,慈禧太后是大清国的代表,而奕誴则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总舵主”。慈禧太后所有的权力都是来自于爱新觉罗家族,反之若是失去了爱新觉罗家族的支持,慈禧太后必然会成为“有名无实”的失败者。
由此可见,慈禧太后想要改朝换代是绝对不可能的,毕竟这已经触犯了爱新觉罗家族最根本的利益,奕誴以及各王公大臣们都会坚决反对。到时候,慈禧就会变成一个“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人,此状况之下,慈禧根本就不敢做君王大梦了。
其实话说回来,慈禧当时的权力熏天已经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虽然在名义上并非是皇帝,可她却已经成为了大清帝国真正说一不二的“帝王”了。
虽然还有一些外在的原因,比如洋人反对,朝野的不支持,但慈禧不当皇帝,也当不了皇帝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奕誴为首的爱新觉罗家族的反对。
慈禧太后的手腕在晚清是超一流的,称帝对自己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故此,她怎么会去争那徒有的虚名的皇帝位子呢?慈禧太后的头脑由此可见一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57
因为清朝有后宫不能干政的规定,慈禧虽然是权力最高的人,但明面上权力都不在她身上,如果她直接当女皇的话,那么就打破了规定,会引来非议,也会让朝廷陷入混乱,而慈禧也很难再过上奢华的生活,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她才没直接当女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58
因为她虽然掌管朝廷数十年,但是威信不是很强,大臣屈服于她的威压,但是不会同意她登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58
因为她不敢这么做。慈禧虽然独揽大权,但如果当女皇,会被天下人乃至朝中大臣所反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59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慈禧不想违背祖制,还有就是她只想垂帘听政,并不想当上皇帝所导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