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1: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4:57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环境保护*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2、谁污染,谁治理*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3、强化环境管理*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三、*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分析我国的环境保护*不是一项具体的*,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体系。下面笔者将从*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做出具体分析。1、在*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标是*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的*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取向是不现实的。2、在*主体上,*是*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理性是有限的,*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3、在*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表明环境保护*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效果。4、在*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直接利用*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部门和*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它谋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彻底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难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