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1: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8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包拯的大名,作为《三侠五义》中的经典角色和戏剧舞台上经典出入的形象,包拯也是过去清廉正直*的代表,而他用自己的智慧,同样破解过不少难题,在《宋史包拯传》当中,曾经记载过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
早年的包拯,是庐州合肥人,考中进士的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后来朝廷派遣他去担任建昌县的知县,然而因为父母年迈,因此包拯不赴任,一直到父母去世,守丧期满,包拯才接受朝廷调遣,担任起了天长县的知县。
然而包拯一上任,就遇见了一则麻烦的事情,一日包拯坐堂,一名愁眉苦脸的农民却来告状说:我家的耕牛被人割走了舌头。包拯一听,还有这种事?到了现场,那头牛正奄奄一息地卧在牛棚里呢!没有了舌头,牛也没有办法吃草,眼看活不长了。古代偷牛的屡见不鲜,偷窃牛舌的却还是头一回,农民为此也悲伤不已,这可是一家的生计啊!该如何是好呢?
对此包拯却胸有成竹地告诉农民,你等下就将牛杀掉,将它身上的肉在市场上卖掉,小偷自然会自首。周围人听了,都不信包拯的话,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子呢?但是农民也没有别的办法,眼看这头耕牛快死掉了,于是随之将其宰杀。
而过了两天,很快就有人来告官,说之前丢牛的农民擅自杀牛,希望包拯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
原来在古代的农耕文明社会,耕牛作为耕地的工具,是极为宝贵的生产工具,《礼记》上就曾经记载:“天子无故不杀牛”,而后来的统治者为了保护耕牛这项资源,更是做了严格的规定,擅自杀耕牛的人要被处以重罚,
《汉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以杀,唐代则明确表明,必须要等到牛只有正常死亡之后,才能够屠宰,唐玄宗曾发布过《禁*马牛驴诏》,而北宋的《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
很显然,那一名告状的人对于这一条律法是了然于胸,而包拯倒也不作答复,反而询问来询问这个上告的人:“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你为什么割了牛舌,反倒过来去陷害他呢?此*惊失色,对包拯的盘问手足无措,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名。原来前来告状的此人和之前杀牛的农民素有边界土地的纠纷,因此他气不过想要暗中报复,于是偷偷地割去牛舌,想要*迫农民杀牛贩卖止损,然后到县衙上告他私杀耕牛之罪,但是却被包拯识破,最终割牛舌的人也付出了代价。这起案件水落石出。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问,既然宋朝严禁杀牛,为何《水浒传》中好汉们吃牛肉会如此不亦乐乎?这确实是一个违背现实的现象,先不提是否违反宋律,好汉们也很难消费得起昂贵而又稀缺的牛肉,施耐庵更多的意思,是想表达一种反抗的精神在其中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8
因为古代牛用来耕作,是很重要的生产工具,杀牛是犯法的,这样一来小偷就会来举报农夫,也就自投罗网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9
因为在那个时代,牛是不能杀的,所以当农民把牛杀掉的时候,那个小偷会再次去害他举报农民,所以这样小偷就自投罗网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19
因为小偷不忍心。这样的话自己拿来的牛舌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主动投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