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2:3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50
从三线城市到新一线城市上班的第二个月里,我渐渐养成了午睡的习惯。
原因很简单,公司定的9点半上班,但是自己得提早一个半小时8点钟就起来收拾自己,随便鼓捣几分钟,就出门开始公交+地铁的上班之旅。
为了能准时打卡不迟到,每天吃早饭和洗漱的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都是随便吃两口就急急忙忙出门了。
每天晚上的咖啡已经让自己产生免疫功能,好像效果也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晚上8点回到家还得继续工作。
情况好的话能在12点之前上床睡觉,但是常态化的情况是,基本要弄到一点才能安心睡觉,在公司只能在午休的2个小时里面,急急忙忙睡个一个小时,以此来保证每天自己正常的睡眠时间。
通勤时间长是大城市特有的标志,上下班超过2个小时的其实也并不算是新鲜事,因为跨城上班的人也大有人在,自己所在从城市杭州在通勤时间上至少还没有北上广那么严重。
根据《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检测报告》显示,国内36个主要城市1000万人中,上下班单趟的通勤时间都在1个小时以上,这是多数在大城市打工人的现状,大家一天工作的通勤时间基本都在2个小时以上。
长时间的通勤,加上原本的工作时间,再加上加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打工人,生活就是在公司和床之间两点一线了,因为光是通勤+正常工作时间,就已经占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了,再加上基本的睡眠时间,属于自己的时间基本是没有的。
准确一点来说是,属于自己且不那么累的时间,是没有的。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打工人来说,大家都认为45分钟的通勤时间是应该是一个上限,毕竟如果超过一个小时这样的通勤,不仅会让自己感觉很浪费时间,而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每天都这样,很多人表示受不了。
但是现实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上班,只有69%的人通勤时间在45分钟内,还有31%几乎都在1小时和1小时开外。
长通勤的煎熬,挑战着年轻人的耐心
来到杭州之前,我一开始心里的想法是这样的:
“通勤时间长没关系,我可以在地铁上看书什么的,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但是工作1个月之后,我发现我想得太简单了,跟很多人一样,大家觉得这段长时间的通勤应该好好利用,至少不能让他浪费,但是现实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面,你根本没法用这种碎片的时间去做任何有利于成长的事情。
上上下下的人流,大家都行色匆匆,时不时会凑上来一个陌生的面孔或者背影,可能会因为不小心蹭掉你的手机,你的书包。
大家都被挤在一个大铁盒子里,运气好的时候能有座位让自己歇一会儿,但是更多的常态是很多时候连从口袋拿出手机的空间都没有,你只能任由这段时间白白流逝。
你一开始对这段时间充满美好的预期,你觉得你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但是现实是,你听了一路的流行音乐,你聊了一路的天,甚至你打了一路的游戏。
为了能及时完成上司交给自己的工作,为了省几块钱打车费赶最晚的一班公交,上车了还得继续从包里拿出电脑工作,下车合上电脑,看到凌晨一点的这个城市,你又会觉得这才是在这个城市工作该有的样子。
也不是没有想过住的地方离公司近一点,但是一看将近上涨2000块每个月的房租,确实让自己退怯了,省了一个小时的路程,意味着自己三分之二的工资都要贡献给房东,而且按照自己的目前的能力来看,自己的1个小时,还没有这么值钱。
办公桌边咖啡再贵,也比不上一个月多出2000块的房租,或许这是让自己去习惯长时间通勤,最合适的理由了。也是对长时间通勤的煎熬,最好的心理安慰。
当然,除了自己一个什么都把钱放在第一位的人,也有人会因为自己的生活爱好,去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
朋友阿豪是一个比较喜欢宠物的人,因为上一个房东不允许他养宠物在家里,只好无奈搬家重新找工作。
找了两个月的房子,也算是运气好,找到了离他新公司很近的一个地方搬了新家,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每个月多出1500块的房租,他一个月工资也就6000多,让原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后来他直接包了1个月的共享单车卡,因为上下班5分钟,路上的时间短了,还能每天上下班和自己猫咪到招呼,也算是为他的生活找回了一点幸福感和存在感。
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搬家换地方住的原因有很多,多数是被现实挡住了挪动的脚步,但是往往发展越快,生活工作节奏越快的大城市,在“没钱”“工资低”“工作压力大”等现实原因面前,很多人的情感需求往往会被忽略,因为仅仅是去应付上面这些,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核心商业写字楼夺走了年轻人的白天,高强度工作,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疲于奔命应付现实的各种困难和阻碍,渐渐忽视甚至可以去掩盖自己的情感需求,因为这个城市,并不负责给“没钱”的年轻人提供心灵上的慰藉。
花一小时上班,我们来看看背后的隐性成本
如果时间往回倒流10年,可能城市还没有那么多的地铁,可能我们可以在公交车上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来看。
但是到了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遇到上下班晚高峰的时候,可能连腾出手来都是困难的。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都市丽人上班族: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在路上”这个词,早已经成为了打工人常态化的生活状态,“在路上”也不再是形容一种励志努力向前的状态,反而听了让更让人害怕。
自己的前同事阿文,为了能尽可能住的离公司近一点,硬是直接找了一个比原来房租高2000块的房子。
每天上班的时间是缩短了,几乎可以踩着点到公司,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质量的下降,因为房租将近占据了自己三分之二的收入,阿文从之前的天天点外卖,转变为一到吃午饭的时间就回家煮饺子吃。
为了能缩减自己的上班时间,付出的成本几乎让他杜绝掉了一切娱乐行为,以前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都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下馆子搓一顿,但是现在不敢下馆子,克制自己购物的*,买东西只买生活必需品。
而且因为住的离公司近的原因,很多时候总是会遇到同事和老板以距离近为理由的各种“帮忙”和压榨:
“你离公司比较近,能不能去电脑上帮我拷贝个文件?”
“你住的离公司比较近,留下来多加会儿班也没事,正好把方案早点给我。”
住得远,长时间通勤可能很大程度上扼杀很多人年轻人属于自己生活的时间,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山,但是住得近,也给“方便加班”提供了客观的现实理由,好像无论是远还是近,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就注定是一直是“在路上”“在上班”“在加班”的状态。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随着各种线上打卡考勤这种看似帮助企业和员工更好工作工具的出现,更加是编织了一张大网,一点一点吞噬大家的下班自由时间。
下班了也不敢不看群消息,一分钟不回群内领导消息,明天桌上就有*离职的通知书,要求你随时在线,随时回复,让大家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却来不得半点自由。
通勤时间的长短,是评价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指标之一,对于年轻人来说,想实现咸鱼翻身,人生逆袭,大概率还是需要到大城市去闯荡和打拼。
其实很多人心里明白,选择来到大城市打拼,就必须接受城市发展带给个人的弊端,通勤时间变长是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城市发展和扩张,导致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变长是有合理性的,但是通勤时间长成一个城市的常态化现象以后,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着手考虑,如何尽可能去缩短大家的通勤时间,毕竟这并不是一个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其实对于多数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来说,大家都是在牺牲自己的健康,下班时间,休息时间,来为这长时间的通勤买单,用长时间的通勤,来换取较低的居住成本,同时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生活质量。
就业人口膨胀,居住面积只能被压缩得越来越少、越来越贵,通勤这头大象,已经越来越无法忽视。
在要求年轻人“甘于吃苦”之外,在默认大城市就该“举步维艰”之外,繁荣、公平、可持续的大城市,是不是也该为这些挤在车厢里的人多做点什么?
大家牺牲掉自己近乎所有的娱乐时间,也只是希望这份煎熬,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已,希望认真对待生活的时候,生活不会反过来欺骗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50
因为在大城市里面通勤真的太困难了,总是想去一个好的上班地点,但是又想节约住宿费,所以都花很多时间在路上。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50
我觉得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行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时间是无价的,不应该浪费在路上,应该有更好的选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51
因为一座城市太大了,只有在偏僻的地方,房租才会低一点,年轻人奋斗一辈子都很难在市中心租一套房,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