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6:13
支教的途径。
(1)如果是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团*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个计划是从03年开始的。
(2)如果是应届毕业生,还可以参加由本省组织的志愿者支教活动,其实就是各个省仿照团*的西部计划而在本省开展的支教活动。黑龙江和吉林好像都有,一般这样的信息在本省团*的网页上都有,可以去看下。
(3)如果是应届毕业生还可以参加本校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活动,一般是支教回来后就读研,这个自己得向所在的系院咨询。
(4)如果是在职的,可以参加团*的“扶贫接力计划”,一般是服务半年至两年,想要了解这方面更多的信息,可以向团*咨询。
(5)如果有一定的条件,自己可以找个在西部的贫困学校来实现支教。
通常参加有组织的计划是要报名审核的。例如西部计划,个人通过体检和培训后即可上岗。另外,西部计划的项目办设在每个高校的团委。
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享受共青团*、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中规定的八项*支持。现进一步明确有关*并新增部分*如下:新增部分*如下:
1.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各高校出台的*如优惠于此*则参照高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可以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
3.服务期间,户口和档案保留在毕业高校,免收服务费用。服务期满后,学校再发放派遣证。
4。服务期间,享受往返于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与服务地之间每年4次火车硬座票半价优惠。
5.对于上学期间办理助学贷款,服务期间还贷确有困难的,各高校应积极协调银行等有关方面,为其展期还贷提供帮助。
6.有条件的高校可拿出部分奖学金用于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
参加“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志愿服务行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志愿服务行动、西部基层*志愿服务行动等专项行动的志愿者享受同等*待遇。
扩展资料
感觉一谈到支教,很多朋友会想到所谓支教是自己去到当地教孩子,一方面是对此精神可嘉赞扬和钦佩,另一方面却也是担忧,有几个方面的不足:
1、专业知识不足:育人不是只靠*,更需要靠专业知识,如何系统地教孩子。
2、安全保障不足:有的朋友一想支教,会想到去最偏远的地方,但是否有考虑过当地境况,地理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伤病,医疗保障谁负责?
3、生活保障不足:偏远山区等,条件艰苦,习惯城市生活的自己,是否能适应,适应饮食、居所、适应蚊虫、适应人文,好比*、青海等地,有不杀生的习俗。
4、适应能力不足:前面2条是客观存在的环境,那么这一条,则是自己的主观适应力。
5、经济保障不足:有些支教行为,特别是个体,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如何维系生活,倘若家庭是否困难,父母经济收入也困难,那么此时是否应该去支教,而不承担家庭重担?
6、支教认识不足:支教不应该只是定义为自己去到实地,支教从直面意思来看,是支持当地教育的发展,那么就应该是改善当地的教学环境,那么我们还可以做的:
1)提供教学设备
2)修缮教学校舍
3)老师生活补贴(包括支教老师、经济困难老师)
……
对于支教也是要以平常心,长期心去关注,而不是一时冲动。
三、支教的环境
我国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高中地理课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体,前句话需改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会条件不一,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原因,让物质分配极为不均衡,*差距较之以前扩大许多,部分地区“富显阔,贫求生”,这就需要教育和*性引导。
作为去到异地支教的志愿者,首先需要具备生存自理和沟通能力,其次具备教学能力,能长期忍受在艰苦、孤独的条件下从事教育的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冲动和缺乏理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