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谭盾的音乐《地图》的相关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6: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23:22
谭盾把民间音乐的表演,和交响乐队以及大提琴的对位,作为协奏曲中的一种文化对话。他把原始民间音乐进行剪辑后,原封不动地在与交响乐的对应中展示出来。根据“听音寻路”的思维原则,谭盾是在用音乐的对话,在这部交响乐作品中进行“文化寻根”。
在这部音乐作品中,谭盾通过影像,还展现了“吹树叶”、“打溜子”、“飞歌”、“石鼓”、“苗族唢呐”、“芦笙”等等民间音乐的吹奏、演唱、舞蹈等等场面,最让人感动的是苗家女歌手与大提琴的“飞歌对话”:苗族歌手一段放歌,似乎在寻找远方的亲人,稍倾,影像中的她,好像在等待回音,此时,大提琴一段令人思绪顿起的旋律,让屏幕上的苗家女脸露笑容,于是,一段爱情“飞歌”又嘹亮响起……。这种戏剧性的表现,让这部作品显然增添了不少情趣。
这部《地图》通过交响乐队表现的主题,是现代人对中国民间音乐的重新审视,对文化之根的再度思考。在这一点上,谭盾以奇出异想的聪明,生动地实现了他的创作构思。然而,如果以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去看待,由于影像中采用的民间音乐表演场景比较单薄,因此还显得猎奇的色彩多了一些。如果谭盾能在记录的影像中,多加入一些产生这些音乐的生活形态,以此与现代音乐相对应,就更能增加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思想深度。
谭盾心中的《地图》http://www.ddmusic.net/Article/bbll/xiyang/200602/Article_20060219022416.html
把流动的地图带回家
http://ent.qq.com/a/20031120/000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