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6 16:1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9:34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表现:讲出来、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互相尊重、绝不口出恶言、不说不该说的话、情绪中不要沟通,尤其是不能够做决定、理性的沟通,不理性不要沟通、觉知、承认我错了、说对不起!、让奇迹发生、等待转机、耐心、智慧。具体如下:
1、讲出来: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
2、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批评、责备、抱怨、攻击这些都是沟通的刽子手,只会使事情恶化。
3、互相尊重: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的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4、绝不口出恶言:恶言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5、不说不该说的话: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正是所谓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甚至于还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终生遗憾哩!所以沟通不能够信口雌黄、口无遮拦,但是完全不说话,有时后也会变得更恶劣。
6、情绪中不要沟通,尤其是不能够做决定:情绪中的沟通常常无好话,既理不清,也讲不明;尤其在情绪中,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性。
7、理性的沟通,不理性不要沟通:不理性只有争执的份,不会有结果,更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这种沟通无济于事。
8、觉知:不只是沟通才需要觉知,一切都需要…如果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如不想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错了》,这就是一种觉知。
8、承认我错了:承认我错了是沟通的消毒剂,可解冻、改善与转化沟通的问题;就一句:我错了!勾销了多少人的新仇旧恨,化解掉多少年打不开的死结,让人豁然开朗,放下武器,重新面对自己,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甚至于我是谁?
在这浩瀚的宇宙洪流里,人最在意的就是“我”,如果有人不尊重我、打压我、欺负我或侮辱我时,即使是亲如父子,都可能反目成仇,偏泪一点的,离家出走还算什么,死给你看的例子都屡见不鲜哩!
9、说对不起!:说对不起,不代表我真的做了什么天大的错误或伤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种软化剂,使事情终有“转圜”的馀地,甚至于还可以创造“天堂”。其实有时候你也真的是大错特错,死不认错就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
10、让奇迹发生:如今自己愿意互相认错,就是在替自己与家人创造了天堂与奇迹;化不可能为可能。
11、等待转机:如果没有转机,就要等待;急只会治丝益棼;当然,不要空等待,成果就会从天下掉下来,还是要你自己去努力,但是努力并不一定会有结果,或舍本逐末;但若不努力时,你将什么都没有。
12、耐心:等待唯一不可少的是耐心,有志者事竟成。
13、智慧:智慧使人不执着,而且福至心灵。
扩展资料:
会与人相处,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尽早成功。其实,每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仅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是不够的,你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事实上,由于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以及观念的差异,我们所遇到的人也就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倘若你明白对方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对症下药,见机行事,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9:34
人和人之间,可以走得很近,也可以离得很远,近时,别占人便宜,远时,别损人名誉。与人相处,真诚一点,勾心斗角,没有好处。与人交往,要有分寸,太近太远,都有矛盾。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处事标准,不要苛求别人都能对你好,也不要计较别人的缺点和过错,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脚下的路走好,记住别人的好,其他的顺其自然就好。
2、不真心的人,别走得太近,对你好的人,别离得太远,说话留三分,叫余地,待人七分好,叫自保。有了分寸,相处才不累,丢了分寸,容易闹矛盾。
3、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都需要把握好分寸,适当的距离,相处起来才能不累。相识时,别熟得太快,相处时,别说得太多,熟得太快,就没了防备,容易受伤害。说得太多,就口不择言,容易惹事端。
4、人相处,别丢了分寸,淡淡相交,浅浅交谈,留点距离,保持新鲜,不评头论足,不刻意逢迎,不惺惺作态,不强求霸占,这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扩展资料;
1、三礼——礼貌礼节礼让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之一,唯有礼貌才显尊重,唯有礼节才显修养,唯有礼让才显大气。
2、三回——回应回答回顾是人际交往的第二个黄金法则,唯有回应才有真诚,唯有回答才有用心,唯有回顾才显得自己不忘记过去。
3、三多——多赞美多表扬多夸奖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之三,唯有多赞美才会认可,唯有多表扬才显大方,唯有多夸奖才会认同。
4、三少——少批评少埋怨少唠叨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之四,唯有少批评才显大度,唯有少埋怨才显有城府,唯有少唠叨才显稳重,这个法则告诉大家,少传播负能量,才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可交之人。
5、三解——谅解理解和解加一容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之五,唯有相互谅解才显有胸怀,唯有相互理解才显志同道合,唯有和解决矛盾才得以消除,唯有宽容才能显示肚量,这个法则告诉大家,人际交往的核心是相互的理解和宽容。
6、三守——遵守基本规则遵守相互承诺遵守人情世故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之六,唯有遵守基本规则才显得懂事,唯有遵守承诺才显得真诚有佳,唯有遵守人情世故才显得关系不是那么生疏,这个法则告诉大家,不破坏规则的相系守约是人际交往的本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9:35
情商高的人,是如何玩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的?情商高的人是如何跟讨厌的人相处的?4个方法,一学就会。首先,初级段位,把他当病人,他很可怜,你要爱护他。稍微有些情商的人,在面对讨厌的人时,都会先调整自己,他们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把眼前的这个人看成是一个病人,一个需要被别人可怜的病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面对他们,自己的情绪自然会平静下来,气势也会强力碾压的
中级段位,检讨自己,因为你的不小心,把他内心的恶给引了出来。情商高的人在与人相处时,最大的一个特质,就是会检讨自己,会换位思考。在面对能量比自己强大的优秀人士时如此,面对三观不合内心鄙视的讨厌的人时也是如此他们在跟讨厌的人相处时,为了强势碾压,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讨厌这个人,找到问题的根结,放大对方的不足,意识到自己讨厌他,并不是自己小肚鸡肠,而是他的行力暴漏了他的*与不足
高级段位,每天都朝他笑,笑得他毛骨悚然。情商高的人,都是城府比较深的人,他们行事喜欢喜怒不表于脸上,所以很多人在跟情商高的人相处时,根本看不出他们言语,行为背后真正的情绪情商高的人,都是善于玩心理战的高手,他们在面对自己讨厌的人的时候,不会直接表现出于其对立的样子,而会通过一些很“正常”的行为,与对方在心理上进行对峙,让他心生害怕,知难而退,而自己因为“不计划”,在同事领导面前,里子面子也都有,一举多得的事情。
顶级段位,爱他就像爱自己有缺点的儿子。最厉害的高情人,在与自己讨厌的人相处时,会从心理上为自己造势,在自己心里塑造出一个不可匹敌的势差,一旦有了这个势差之后,自己就不会再纠结于表面的讨厌不讨厌了,更不会为了这些不如自己的无关紧要的人,影响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不值得能够善待不喜欢的人,并不代表我们虚伪,而是意味着我们内心成熟到了可以容纳这些不喜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9:36
15条为人处事秘诀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9:36
《谈待人》
林子越大,鸟越多;舞台越大,人越多。要想在更大的舞台上,有着精彩的展演,则必须留心与环境相融洽,而善于同形形色色的人交际。
所以,为人当如古代的铜钱,内方正而外圆融。若外不圆融,则伤人害己,落落不群;若内不方正,则卑鄙轻薄,为人不齿。须知方正与圆融,并不矛盾:譬如正多边形,边长越多,棱角越钝,而越接近圆形。故至德则庸,至方则圆。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道德愈是深厚,为人愈是随和。孔子推崇通权达变(可与立,未可与权),诲人当“无可无不可”;庄子“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可见对于内方外圆,儒道两家并无分歧。
显然,待人要圆中有方,既不随意拂人之情面,又不轻易失己之真性——其中大有学问,姑且谈谈拙见。
古人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孔子亦云:“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若见人而说鬼话,则失人,易被轻鄙;如见鬼而说人话,则失言,易遭忌害:识人不准,则出言不当。
世*抵可归为三类:君子,小人,常人。处世当心明如镜,随人呈象:遇君子,则为君子;见小人,便做小人;对常人,即是常人。人真则我不假,心直率而话诚恳;人假则我不真,心提防而话虚圆。故《菜根谭》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且浑厚矣。”
其中又云:“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对君子,心要近而身不可太近;对小人,心要远而身不可太远;对常人,则介乎两者之间。若亲近君子过度,反感之心易起;如疏远小人太明,毁害之意常生。
攻君子之过,反得感激;揭小人之恶,常招忌恨。故于君子,当少誉善而多责过;于小人,要少责过而多誉善。所以,待善人,当心宽而语严;待恶人,要心严而语宽。故《菜根谭》有云:“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此外,爱人者人常敬之,害人者人常恶之:所爱愈广,所敬愈多;所害愈少,所恶愈稀。《菜根谭》有云:“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恶不加君子,必不受害;爱不及小人,可能遭殃。故宁可得罪君子,也要善待小人。
而爱人,也大有讲究:上者利人建德,中者帮人立业,下者助人脱困。对君子,当就高,可攻大过、济大业、解大困;对小人,要就低,宜警小过、扶小业、化小困。
《菜根谭》有云:“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善爱人者,必善攻人之恶:于君子,则百无禁忌;于小人,需三思而行。小人之恶,所不知者,不提;知而不改者,少谈;知而欲改者,多言——劝人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常常有利无害。
关于待人,还有极其关键之处:需注重损人之有余,而补其不足。功业有余者,当增其隐逸之心;不足者,要鼓其奋进之意。富贵有余者,当劝其行善修德;不足者,要替其出谋划策。宽厚有余,则济以精明;不足,则告以仁慈。私心有余,则劝其奉公;不足,则警其爱身。心高气浮,宜借机挫之抑之,切不可为媚悦之举;志低意沉,宜适时暖之振之,切不可有显摆之行。
——凡此种种,既是待人之道,亦为修己之方。善知人者,其身必正;善待人者,其德必高。若能修己而爱人,推己而及人,则世路之崎岖自少,人心之险恶自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