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郭敬明的<幻城>的读后感,没有任何限制,畅所欲言9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6 19: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50
郭敬明《幻城》读后感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一边是火族,一边是冰族,一边是火焰之城,一边是幻雪帝国。作品属于纯粹的虚构。对虚空的虚构,其实比对现实的摹写更难。相对于虚构的能力,我以为摹写的能力只是一个基本的能力,而虚构才是更高一层的能力,而且是区别文学是否进入风光境界的能力。中国文学的可检讨之处,就正在于若干年来停滞于摹写,而无法将文字引入虚构。中国本有"红楼"与"西游"两大小说传统,但到后世,既未能接通"红楼"之血脉,也未能将"西游"之精神承接下来。摹写是浮皮潦草的,而虚构之能力基本衰竭。结果使中国小说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庸,赖在地上打滚,少有飞翔的快意与美感。在如此情景中读《幻城》,自然是一种喜悦与安慰。《幻城》来自于幻想。而这种幻想是轻灵的,浪漫的,狂放不羁的,是那种被我称之为"大幻想"的幻想。它的场景与故事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作品的构思,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遨游。天穹苍茫,思维的精灵在无极世界游走,所到之处,风光无限。由作者率领,我们之所见,绝非人间之所见。一切物象,一切场景,都是大地以外的,是烟里的,是雾里的,是梦里的。这种幻想,只能来自一颗没有遮挡、没有范式、没有犹疑的自由心灵。这颗心灵还在晶莹通亮的童话状态。一部《幻城》让我们看到了幻想的美妙价值:空空如也,但幻想之光辐照于此,眼见着空白里出来了物象与生命,佛光点化之处,尽是大地上无法生存的奇花异草与各种各样的魅力无穷的生灵。经验以外的时空,竟然被文字牢牢地固定在了我们的眼前。而我们宁可信其有却不信其无。于是我们发达了,富有了。我们不仅拥有一个驳杂纷呈的现实的世界,我们还拥有一个用心灵创造出来的五光十色的天上世界。
《幻城》是神秘的。这种神秘也许并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结果。但这种神秘却一直在吸引我们穿过文字的密林而向前。总有一个什么东西在混沌中撩逗着我们,使我们无法停止目光的追寻。小说营造的这种氛围,使我们有点晕晕糊糊,觉得自己离开了地面,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风烟滚滚,扑朔迷离,时隐时现,似有似无,其风光犹如是倒映在水中的物象,依稀可见。我们似乎感觉到了黑暗中的宇宙的呼吸,但我们无法弄清楚这种呼吸究竟来自何方。天上城池,虚幻莫测。我们举首眺望,心中既有渺小感却又有崇高感。直到最终,我们也没有看清这个世界,神秘依在。
作者年龄虽小,但叙述口气却颇为宏大,也算得上是一种大叙事了。因不是写世俗社会的蝇营狗苟,不是写风尘世界的芸芸众生,而是写梦幻城池,写神圣之战,写王,写大阴谋,写王朝更替,写冰清玉洁之境界,其笔调自然不能用写小桥流水、油米酱醋、贱民小人、蝇头小利的笔调。小小年纪,居然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大腔圣调,并且还显出一副举重若轻的派头。在语言王国,他居然将自己当成了幻雪帝国的年轻之王。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的麾下。他将调动他的语词大军当成了写作的最大的快意。他更多的时候是喜欢语词大军的满山遍野,看到洪流般的气势。
月神和潮涯被葬在客栈的背后,和辽溅片风安葬在一起。月神和潮涯的坟冢还是黑色的泥土,而片风和辽溅的坟冢上已经长出了嫩绿色的草。一离一离的演示着生命的死亡和生命的彼此纠缠。寒冷的风笼罩在坟墓的上空,我和皇柝站在坟墓的前面,彼此都没有说话,大风呼呼地吹过去,我和他的长袍猎猎作响。
阅读《幻城》,感觉到是作者对把握语言的自信。滔滔不绝、左右逢源,无论在描物状态方面还是在剖析灵魂方面抑或是哲理性的解说方面,都无搜索语言的捉襟见肘。意象新颖,对话有古典话剧之对白一样的讲究,长短句相得益彰……。这个作者使人感到疑惑:小小年纪,对语言何以有如此出色的悟性和如此轻松的驾驭能力?
这些年看了太多的少年文字。其中十有*都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腔调。面对人世,冷嘲热讽,都不正经说话,尖刻乃至刻薄,一副看破红尘不想再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的清冷模样。真不知这个世界究竟在哪里伤害了他,也不知他的内心之灰色到底是否真的来自于他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但就是那样的姿态--一摆千年的姿态。纯真不再,温馨不再,美感不再,崇高不再,庄重不再,雅致不再,真诚不再,阳光也不再,剩下的就只有一片阴霾与心灰意懒。读到《幻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作品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我想这个世界总得有点严肃的氛围。如果大人孩子一个个都操痞子的腔调说话,且不分场合,总不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一个人成为痞子,还不大要紧,要是一个民族也成为痞子--痞子民族,那就很值得忧虑了。我想一个痞子民族,若要得到世人的尊重,大概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关于这个作者的未来,我不想在这里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大气候,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的。性格、学养、经验、机遇……成功的因素错综复杂。因此我希望不要将他的现在与将来简单地等同起来。
我衷心地祝愿他,并望他珍惜自己的才华。
我看到四维(郭敬明的网名是“第四维”)把最后一块文字的砖石砌好,然后他拍拍身上的尘土,起身离开。一扇门被缓缓打开:他把终年养育他的孤寂种植成一片茂密的森林,他把曾经念念不忘的热爱书写成昼夜不寐的雪。此刻他和他的城堡并排站里在长大之前的最后一寸光阴里,带着被风雪擦亮的忧伤,是这样的引人入胜。这时候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涌进幻城来。他们带着春天流淌过的气息,好奇地环顾这座白色城堡:这里总是冬天,住着一些好看的人,还有一些高高在上的爱。雪花和黑夜一样锋利。忧伤像失重的围巾一样缠住孩子们的脖子,孩子们很错愕地抱着这团不断勒紧的温暖,听到一些希望断裂的声音。可是没有人要离去。大家都向勤奋的小鼹鼠一样挖掘着走向故事深处。这是四维给我们的,波光潋滟的梦境。
1)有关自由的梦境。自由是幻城上方的天空。它这样高,我们无法触及却早已深溺于这一片没有一丝破绽的蓝。在这个梦境里,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卡索仿佛是被裹锁在一颗琥珀*的可怜的小昆虫。剔透的松脂是他的王国和精妙的幻术。然而在若干百年千年的时光里,在这颗琥珀被打磨得更加圆润动人的过程里,昆虫却被越来越紧地围裹,它甚至不能呼吸。*卡索的是他的疆域他的法力吗?四维知道,不是的。四维看看自己身上绳索的印记,他深深地明白有一种*是我们谁都无法抽身逃脱的--爱的*。在幻城里,释,这个名字,更多的时候是以一簇抽象的爱存在。这束爱未曾与春天谋面,严寒的冰凌是它浑身上下布满的刺。这就是一束*的爱,任性,霸道,摧毁,*。这株爱一直缠束在主人公卡索的身上,成为他的一个心结。可是,他无力反抗,因为这爱是荧光棒万花筒一样的斑斓,它的每一寸生长都有着亲切的呼吸。所以面对这样爱,法力无边的人也只有伸出曾经可以呼风唤雨的手指,虚弱地去触碰。触碰这样一棵已经深植于哀伤的爱。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美丽的人们,都被爱*和隔离起来,他们是这样孤独。他们被一些有着爱的脸孔的灾难所吸引,终于走进了一个个万劫不复。
2)有关孤独的梦境。孤独是幻城里喑哑的风。我们看见每个人都和这阵风擦身而过。并且被它擦伤了。我们看到风在彼此之间回转,不断不断地拉长了之间的距离。在幻城里面,卡索是个孤独的孩子。他一直在走,在寻找的同时失去着。所经过的每个人都只是一段路。所有流逝过去的,都被时光重新修建了。所以他在也无法找到来时的路。再次追溯和寻迹,每一棵荆棘都将穿进他记忆的神经。我们看到四维隐约的影子站立在卡索的身后。他们一样有尖削的下巴和凝重的表情。四维淡淡地说,我们都是如此孤独,不是吗。我们因为孤独而彼此吸引,然而最终我们不过是做了彼此的一小段路,最终在时光的修建中变得面目全非。我们都在孤独的风里游离和飘浮,所有曾经作伴的人,都倒逆着卷进三月的桃花和高草里,那个我们不能再遇见的春天。
3)有关忧郁的梦境。忧郁是幻城里的围墙。幻城里的人是被忧郁围困的人。当我们此刻围坐在幻城里的时候,看见那叫做忧郁的围墙幽幽地渗出寒气。忧郁是幻城中每个人的气质。沉重的心,警醒的神情。是忧郁使他们高贵和出众。是忧郁使他们有敏感和清澈的心。忽然想起《圣经》上有这样的话:求主怜悯,赐我们忧伤的心,悔恨的灵。正如我们看到的幻城里的人,他们都善良并且自省。忧郁或者是他们身后永远跟随的影子,然而我们也正通过这影子的形迹看到他们一直走在一条笔直的*未曾侵染的道路上。当然,这忧郁气质首先是四维的。当他掬捧着这座剔透的城堡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都看到,这城堡是一颗玻璃心的美好姿态。它是他的,是他的忧郁累砌的,是他的善良建造的。四维用他的幻城找到许多和他一样忧郁的孩子,他们将围坐取暖,赶走孤独的风,然后自由地出发去邂逅他们的春天。
四维站立在城门边,天还是寒。梦境上演到了尾声。这一季所有凋零的阳光忽然又都回到了他的身上。杏色的阳光像蜜糖一样洒在他的额角上。他说,赶走孤独的风,冲破忧郁的墙,我们都去自由的上空吧。
这些话立刻像长着结实翅膀的鸟一样飞了出去,转瞬间,鸟儿们衔着一个葱郁的春天回来了。春天被轻轻地覆盖在这个堡垒的上方。所有和孤独和忧郁有关的伤口都将在这片春天下面愈合。
幻城的城门合上的时候,我们的忧伤和孤独地都已得到纪念,我们年少时那苍白凛冽的一季也在这里永久埋葬。这片泥土上生长出来的,是不是像幻城里的散落我们一身的樱花一样好看呢,我在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51
痛,而后忧伤,抑或忧伤,而后痛。当以为已经最痛的时候才发现这已经不算是痛了。只知道越来越痛,到最后满满满满的伤。然后,把《幻城》束之高阁,因为没有勇气在看一遍,再把自己放逐到那满满满满的寂寞之中。不知是谁说的,再坚强的人都耐不住的寂寞的摧残,所以那不断累加的孤寂实在没有勇气再打开。
幻城是一种历练还是一种告知,告知我们心灵原来可以如此寂寞。好多人问过这个问题,只是每次的答案都是默默默默的说不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51
1,作为精神生活匮乏的中学生,《幻城》确实提供了一个同学们散发感情的方式。
2,这本书本身除了煽情和名字取得不错外,没什么太有意义的地方。
3,处处是《圣传》的影子,对一代被CLAMP少女漫画影响的人来说,除了拙劣的模仿,没留下什么东西。
4,整本书最核心的部分,最多的笔墨,是描写了一个小酒店里无聊的推理故事。头尾互相呼应而中间部分唐突且无逻辑。
5,插画很烂。
6,泛滥的煽情是种青春病。郭敬明是煽情高手(对于中学生来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也一样,为了煽情把结局莫名其妙改成悲剧,失去了小说的连贯性。
7,《幻城》在过去的风靡说明了中国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匮乏。大家的中学时代除了读书,基本上就两件事,电脑和电视。80后的文学从韩寒和郭敬明开始,作为一种精神补充,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意义的,虽然他们的作品本身有很多缺陷,但确实是一种探索。我想随着80后的成长,阅历的上升,以后会有更成熟,更深刻,更优秀的80后文学。他们只是个开拓者,真正的大师,还没登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52
恩,《幻城》是我很早之前看的了,至今内容有些模糊了。
但还能记起樱空释的美丽,卡索的英俊。
并为之心碎。
泯灭在字里行间的,是深深的哀伤、寂寞、空虚。
我想我哭的最厉害的,就是释对卡索的爱,那是弟弟对哥哥真挚的爱,它不含杂质,是信仰,在释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幻城》里,无数的人牺牲,你能想象么。白色的大地,红色的血如红莲一般绽放在地面上,何其妖娆妩媚,又是最深沉的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23:53
想当时我初三刚读到《幻城》时真的是感动了一把。浓烈至绝望的爱,命运轮回的无奈,孤独寂寞的生涯等等都使那时的我傻傻地想哭,还好笑地认为一定会永远记得永远为它感动。现在,往事不再回首,一切都云淡风轻了。孤独寂寞的青春谁不经过呢,煽情唯美的文字也并非只有郭敬明一人能达到(实际上是有虽不多但也绝不少的写手达到甚至超越他),而情节更是,呵呵,并非原创(一名作家自始至终没有展现自己的原创力,这意味着什么?)。怎么说,现在的郭敬明只是微笑,倾国倾城,因为他作为一名商人已成功了。Rei以太理性地分析了《幻城》,我十分认同,尤其是最后一点“他们只是开拓者,真正的大师还未登场”。出名要趁早,也许吧,但最早出名的最后未必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