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6 10:2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2:32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
道德观是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统一体,集中表现为个人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的准则。人的道德观都以个人利益在其行为中所占的地位为核心。
扩展资料: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
个人道德观正确与否及其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影响企业营销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及营销策略道德水准的高低。
道德作为调节公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行为准则的功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实践性。
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价值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2:32
一个人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任何事情都很重要。失去金钱,还可以挣来更多。失去工作,你总还可以再找一个,然而,你一旦失去了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却不能系统阐述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观是以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等等观念来衡量和评价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和习惯。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有18.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问题”最受关注,在所有问题中比例最高。此间分析家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一些人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出现偏差,荣辱不分很有关系。 希腊驻华大使文化参赞科奇帝斯.斯代流斯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他说:“不得不承认中国一部分青年人正变的越来越消费主义。他们在衣食住行上都很追求高档商品,他们受到很多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显然,在影响和规范人们行为不仅有道德观,同时还有价值观在起作用。 价值观,通常指人生价值观,即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很显然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生活目标和方向。 美国人十分推崇自己的价值观,认为西方的先进是因为他们的*奉行自由、开放、负责任和透明等等卓越价值观念。 同样,美国人也非常注意道德观的教育,尽管他们很推崇自己的价值观,但很多人仍在呼唤美国人回到传统的道德观中去。 美国前教育*威廉·班奈特,在1993年编辑《美德》一书,成功显示许多美国人仍然相信的美德价值。 书中归纳了美国人最基本道德观是诚实、坚韧、同情心、勇气、责任心、忠诚、感激心等。 实际上道德观也好,价值观也好,他们不仅有其民族特点,受到民族文化影响外,而且有许多观念是全球一致的。 因此,正确优秀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而且是无价之宝。 道德观和价值观不仅各国存在差异,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道德观和价值观之所以存在差异和变化之中,是因为产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差异的反映。 中国的儒家认为道德观的产生内部原因来源于人的本性。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们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与人的本性相一致,即内在于人的本性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得的人之初性本善,人要有良心。 外部条件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人荣辱观、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法家认为道德观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上的。战国思想家管仲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因此,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物质生活方式,便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