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人的生活习惯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5 07: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7:08
苏丹尼格罗人
Sudan-Negroes
尼格罗人种的古老支系。简称苏丹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呈长方形的两河一湖(尼日尔河-乍得湖-尼罗河中上游)地区。分属西非和中非多个国家。按地域可分为西苏丹、中苏丹和东苏丹3个类型,在体质特征上各有特色。西苏丹人身材高大,长头直鼻;中苏丹人多为短头;东苏丹人主要为尼罗特人,*男子平均身高180~182厘米,肤黑如漆。在语言上分属3大语系,即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闪-含语系。
从传统文化、历史沿革和考古资料看,东苏丹尼罗特人的发祥地在尼罗河中上游;西苏丹和中苏丹各族的发祥地则在尼日尔河、乍得湖以及撒哈拉中部地区。尼罗特人曾参加古埃及文明的创建;西、中苏丹人则创立了苏丹农耕文化,并开发了西非热带森林地区。公元前5世纪和前1世纪,在西苏丹北部的毛里塔尼亚和塔克达(今尼日尔北部)分别出现了铜器。公元前5世纪左右,东苏丹的麦罗埃人掌握了炼铁技术。公元前5世纪后期,西苏丹的诺克和乔斯高原出现了铁器和赤陶。公元1世纪,乍得湖西南的达伊马居民也掌握了炼铁技术。7世纪后,受*教文化影响,出现了一系列国家。
苏丹尼格罗人的传统社会多行一夫多妻制。男女均行割礼。中苏丹和东苏丹举行成年仪式时,有摘除下门牙的习俗。除阿肯人和拉贡部落外,多按父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有的按双系。苏丹尼格罗人主要从事锄耕农业,种植粟类或薯芋类;萨赫勒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渔业和狩猎在不同地区亦占一定地位。西苏丹和中苏丹地区历来贸易发达。
班图尼格罗人
Bantu-Negroes
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的主要居民。又称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属尼格罗人种的年轻支系。主要分布在北纬4°以南,包括刚果盆地、 大湖地区、 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流域。北界西起比夫拉湾,东至朱巴河下游(号称班图线 ) ,南达好望角。主要民族有尼亚卢旺达人 、隆迪人、马夸人、巴刚果人、祖鲁人、马拉维人、绍纳人、科萨人和卢巴人。班图尼格罗人语言均属尼日尔 - 科尔多凡语系尼日尔-刚果语族贝努埃-刚果语支,自成一大语群,旧称班图语系。下分7个分支:西北班图 、东北班图 、刚果班图、*班图、东班图、西班图和东南班图。多保持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分布在赤道东非沿海地区的信奉*教,其他地区部分人信*教。班图人行一夫多妻制。部分地区男子行割礼,部分地区存在年龄结群制度。东非和南非的一些畜牧民族喜饮鲜牛血,不吃鱼。刚果班图、*班图和东北班图多按母系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其余则按父系。考古资料证明,班图文化的真正发祥地在东非大湖及刚果河下游地区。公元1世纪东非班图人掌握了制陶术,3世纪已知冶铁技术。7世纪*班图人掌握了炼铜技术。10~12世纪出现一系列国家:基塔拉、布霜果、莫诺莫塔帕;稍晚又出现刚果、隆达、布干达、巴卢巴、卢旺达、斯瓦西里等国。原始班图人为农耕部落,在迁移扩散中,吸取了尼罗特人和库希特人的畜牧文化,以及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的渔猎文化,发展了渔牧混合经济。大致以赞比西河为界,在河以北(舌蝇分布区)以锄耕农业为主,多种植玉米、高粱、粟、薯蓣、香蕉和豆类;在河以南(无舌蝇区)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牛、羊,兼事农耕。部分地区手工业水平较高,沿海地区贸易发达。赤道非洲各族受到奴隶贸易的劫掠,人口一度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