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是如何形成的?2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6 05: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8:31
水华现象起因:
水华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水华现象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水华现象的统称。
水华现象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水华现象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水华现象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水华相关现状:
水华现象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区水华现象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水华现象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水华现象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水华现象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水华现象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8:31
什么是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所谓“水华”,就是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水体呈蓝、绿或暗褐色,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水华”现象便随之出现。
“水华”主要发生在的静态水体,尤其以鱼塘、流动不畅的内河涌等较常出现。“水华”现象的出现对鱼类的影响很大,往往使鱼产量逐渐减少,更甚者会使鱼类出现大批死亡。对饮水安全造成威胁,长期饮用这种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一、城市河湖水华的产生和治理
1.城市河湖水华的产生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是水体中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使水面呈现出蓝色、红色、乳白色等异常水色的现象。水华发生时,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和腐烂,导致水体味腥臭,降低水的透明度,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造成水生牛态严重恶化。
根据北京市城市河湖近年来水质观测的有关资料,对产生城市河湖水华的浮游藻类群落的组成进行分析表明,其优势种群为微囊藻。微囊藻是河湖中常见鱼类不易消化利用的蓝藻,包括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不inosa)和水花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等,喜生长在温度较高和碱性较重的水中,因此多在夏、秋季旺发。当在IL水中浮游藻类有50万个群体以上时,水中溶氧往往不敷其需要,藻类又会大量死亡,进一步污染水体,影响景观。
2.城市河湖水华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水华的产生,不仅需要有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同时还受到水体中有关微生物种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对于水华发生的临界因素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表明,水体中氮氧含量、温度、微生物种类、光照条件以及风和风浪强度均可以影响水华的发生。
3.城市河湖水华防治的措施
城市河湖水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富营养化的控制是水污染治理、防治水华现象发生的关键所在。富营养化的控制是一个十分棘手而又代价昂贵的困难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又有内源;既有点源,又有面源,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2002年,仅据北京市市政部门、环保部门统计,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在379.17km的城市河道上就有入河排污口2022个,现状年排入河道的污水近4.8亿t,目前约有80%河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控制污水入河,截污治污,防止水土流失,阻止营养物质通过径流、入渗等方式进入水体,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防治水华的措施还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方法。其中物理技术有疏浚底泥、稀释冲刷、人工循环和消除滞水层等;化学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使用化学药剂如硫酸铜、大麦秆等进行除藻;生物技术就是利用藻类植物和其他生物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过量繁殖,建立生态平衡系统,或者利用基因工程控制藻类生长。1f3a
二、目前城市河湖水体水华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水华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有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某些处理措施在理论上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上或者在大范围内,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上述处理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物理方法成本高、不经济,不能从根本上排除营养成分对藻类的刺激作用。比如曝气增氧设备,要求动力大、费用高,对小水体比较有效;解层混合只在深度是透光区水深两倍以上的水体中才有效;水位调节不易控制,在水资源紧缺状况下,大量引水冲刷不可取;收藻设备受动力和活动范围的影响较大;底泥疏浚可能由于提高水中的有效氮磷浓度而利于藻类的增殖等。
使用化学制剂除藻,向水中引入新的化学成分,有些不仅对藻类有抑制性,对其他生物也存在毒性。治理微囊藻水华的方法,多用硫酸铜等药物清杀,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时候并不理想,往往在清杀之后,微囊藻水华照样大量出现。此外,现阶段的清杀药物对藻类并无选择性,在杀死微囊藻水华的同时,也杀死了其他藻类,污染了水体。实验表明,硫酸铜的毒性与很多环境因子有关,其毒性随水温的提高而增加,在35℃以上时很容易导致鱼类死亡,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对大型和具有流动性的水体来说,使用杀藻剂的工作量大,费用较高,效果难以保证;一旦杀藻剂被分解或被稀释,藻类很快会大量繁殖,形成恶性循环。
生物方法虽具有综合效益,可高效、广谱的生物技术仍有待于开发。尚不能将有效的噬藻病毒、菌类等成功应用于天然水体;放养大型菌类和水生植物,由于采收与后续处理困难,推广存在难度;采用放养鱼类防治水华,因花白鲢只能摄食消化幼嫩的微囊藻,对细胞壁纤维和果胶质均已老化的微囊藻不起作用。
在水华防治的方法中,多途径治理水中的藻类是相当长时期内需要研究的课题。相对而言,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其内在的优越性可能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谱、高效的噬藻菌、病毒仍是研究的方向。蓝藻是一种介于藻类和细菌之间的原生生物.既有某些细菌的特性,又有叶绿素,所以藻类学家还是将蓝藻划为藻类.但蓝藻没有细胞核,极易受到病毒和真菌的攻击,为研制噬藻菌类和病毒提供了可能;蓝藻有气泡结构,具有上浮和避光的作用,针对多数蓝藻上午下沉,晚间上浮的习性,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蓝藻生长;培养优势菌类种群,调节氮、磷比例也将是解决水华现象的有效途径。
从北京当前的水资源状况来看,防治水华现象的发生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任务,各种杀藻方法、技术的研究仍将深入进行,尤其是各种方法、技术之间的结合应用会越来越多,高效、生态的防治措施是我们寻求的方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8:32
富营养化